西北旱地冬小麦高产高效栽培的土壤与植物营养基础研究

冬小麦论文 垄覆沟播论文 渭北旱塬论文 土壤水分论文 土壤养分论文 氮论文 磷论文 钾论文
论文详情
冬小麦是渭北旱塬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而该区水分供应不足和土壤肥力低下严重影响了冬小麦生产。因而,寻求有效措施提高降水利用和养分利用是该区小麦稳产高产的关键,也是该区农业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研究针对以上问题,于2008年9月至2010年6月在陕西省长武县十里铺村布置田间试验,采用7种不同施肥与覆盖栽培模式,即对照、农户模式、顶凌追肥、减氮追肥1、减氮追肥2、垄覆沟播和高密垄覆沟播,探讨不同施肥与覆盖栽培措施集成对冬小麦产量、养分吸收,土壤温度和水分、养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旱地早春追肥使冬小麦两季平均增产10%,水分利用效率提高8.5%。减氮追肥结合垄覆沟播模式平均增产28%,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0%。2、顶凌追肥和垄覆沟播模式两季冬小麦吸氮量平均分别提高10.3%和17.9%,吸磷量分别提高14.3%和25.9%,吸钾量分别提高4.7%和30.1%,而单纯减氮追肥效果不明显。3、追肥提高冬小麦花前氮素累积和氮素转移量,且追肥量高时效果明显,但追肥不利于冬小麦花后氮素累积。减氮追肥结合垄覆沟播栽培促进冬小麦花后氮素累积,最终提高作物总氮素累积量。4、不同追肥与覆盖栽培模式冬小麦氮肥效率存在显著差异。追肥可促进冬小麦氮肥利用。减氮追肥与垄覆沟播相结合可进一步提高冬小麦氮肥利用。各模式间氮肥回收利用率、偏生产力、生理效率和农学效率趋势一致,均表现为垄覆沟播模式>追肥处理>农户模式。5、两年的结果表明,在渭北旱塬区夏闲期垄上覆膜、沟内覆盖秸秆的栽培模式在不同降水年份均可最大限度地提高夏季休闲效率。垄覆沟播模式两季冬小麦夏闲期休闲效率均最高,平均为56.8%。6、不同施肥与栽培模式土壤氮和磷含量变化明显。硝态氮的变化可达到300 cm深度,而磷的变化主要集中在0-50 cm土层。垄覆沟播模式可以促进冬小麦对深层土壤养分的吸收和利用,收获期50-300 cm土壤硝态氮和速效磷含量均较低。垄覆沟播模式经过夏季休闲期土壤硝态氮下渗的深度可达200-220 cm,需注意氮肥调控,防止过多的氮素残留在土壤中随降水向深层土壤的淋失。冬小麦生育期土壤速效钾含量变化的深度可达300 cm,且各层次间变化均匀,不同施肥与栽培模式对土壤不同深度速效钾含量无显著影响。7、垄覆沟播模式在冬小麦全生育期提高了耕层地温,尤其是孕穗期至收获期的增温效果显著。顶凌追肥不利于提高冬小麦生育期耕层地温。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21页
    1.1 研究背景第13-14页
    1.2 渭北旱塬旱地冬小麦高产高效的主要限制因素第14-16页
        1.2.1 水分第14页
        1.2.2 土壤与施肥第14-15页
        1.2.3 栽培第15页
        1.2.4 科研与生产、农技与农机结合第15-16页
    1.3 目前西北旱地高产高效栽培的主要措施及存在问题第16-20页
        1.3.1 旱地追肥第16页
        1.3.2 旱地覆盖栽培第16-18页
        1.3.3 旱地免、少耕第18-19页
        1.3.4 存在问题第19-20页
    1.4 渭北旱塬旱地高产高效的研究设想第20-21页
第二章 渭北旱塬不同施肥与覆盖栽培对冬小麦产量形成与土壤水分利用和地温的影响第21-34页
    2.1 引言第21-23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23-25页
        2.2.1 试验地概况第23页
        2.2.2 田间试验第23-24页
        2.2.3 样品采集与测定第24-25页
        2.2.4 数据计算第25页
        2.2.5 数据处理第25页
    2.3 结果第25-32页
        2.3.1 不同施肥与覆盖栽培冬小麦产量、生物量及收获指数第25-26页
        2.3.2 抽穗开花期土壤贮水、植株生长量和水分含量第26-27页
        2.3.3 小麦生育期耗水和水分利用效率第27-28页
        2.3.4 小麦收获期土壤0-300 cm 土壤水分变化第28页
        2.3.5 夏季休闲期降水接纳保蓄第28-29页
        2.3.6 土壤的周年水分平衡第29-30页
        2.3.7 不同施肥与覆盖栽培对耕层10 cm 地温的影响第30-32页
    2.4 讨论第32-33页
    2.5 结论第33-34页
第三章 渭北旱塬不同施肥与覆盖栽培冬小麦与土壤的氮素吸收利用第34-43页
    3.1 前言第34-35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35-36页
        3.2.1 试验地概况第35页
        3.2.2 田间试验第35页
        3.2.3 样品采集与测定第35-36页
        3.2.4 数据计算第36页
        3.2.5 数据处理第36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36-41页
        3.3.1 不同施肥与覆盖栽培冬小麦花前和花后氮素累积量的差异第36-37页
        3.3.2 不同施肥与覆盖栽培冬小麦氮素转移量、转移率和转移氮对籽粒贡献率的差异第37-38页
        3.3.3 不同施肥与覆盖栽培冬小麦氮肥效率差异第38-39页
        3.3.4 不同施肥与覆盖栽培收获期土壤0-300 cm 硝态氮残留量(kg/hm~2)第39-40页
        3.3.5 不同施肥与覆盖栽培播前土壤硝态氮0-300 cm 累积量(kg/hm~2)第40-41页
    3.4 讨论第41-42页
    3.5 结论第42-43页
第四章 渭北旱塬不同施肥与覆盖栽培冬小麦与土壤氮、磷、钾吸收利用第43-54页
    4.1 前言第43-44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44-45页
        4.2.1 试验地概况第44页
        4.2.2 田间试验第44页
        4.2.3 样品采集与测定第44-45页
        4.2.4 数据计算第45页
        4.2.5 数据处理第45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45-52页
        4.3.1 不同施肥与栽培冬小麦收获期各器官氮素含量第45-46页
        4.3.2 不同施肥与栽培冬小麦吸氮量和氮素收获指数第46页
        4.3.3 不同施肥与栽培冬小麦收获期各器官磷含量第46-47页
        4.3.4 不同施肥与栽培冬小麦吸磷量和磷收获指数第47-48页
        4.3.5 不同施肥与栽培冬小麦收获期各器官钾含量第48-49页
        4.3.6 不同施肥与栽培冬小麦吸钾量和钾收获指数第49页
        4.3.7 冬小麦生长期土壤氮动态(硝态氮)第49-50页
        4.3.8 冬小麦生长期土壤磷动态第50-51页
        4.3.9 冬小麦生长期土壤钾动态第51-52页
    4.4 讨论第52-53页
    4.5 结论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60页
致谢第60-61页
作者简介第61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541800,这篇论文共61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18.3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30.5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