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铂基催化剂催化若干重要化学反应的理论研究

金、铂基催化剂论文 甲醇、甲酸氧化论文 密度泛函理论论文
论文详情
能源与资源问题是21世纪人类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为缓解能源危机、减少环境污染,世界各国均将开发高效、清洁新能源作为高新技术研发的重点.燃料电池(Fuel Cell)是一种纯正的绿色清洁能源,被认为是21世纪能源之星,美国《时代周刊》将其列为高科技之首.近年来,在全球低碳经济的背景下,燃料电池的研发和商业化进程有加快趋势.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 DMFC)和直接甲酸燃料电池(Direct Formic Acid Fuel Cell, DFAFC),由于各方面的优良性能日益受到广泛关注,作为一种可行的潜在能源可应用于许多领域。Pt和Pt族贵金属被认为是甲醇和甲酸氧化最有效的电催化剂,被广泛用作DMFC和DFAFC阳极和阴极电极材料。然而,众所周知的是纯Pt催化剂通常存在两个主要缺点,一是催化剂成本高、资源有限,二是甲醇、甲酸在低温氧化过程中,容易被CO组分中毒,致使催化剂不能重复使用。这些缺点是制约DMFC/DFAFC规模化应用的重要瓶颈,因此寻找催化活性好、稳定性高、抗中毒能力强的新型阳极催化剂已成为DMFC/DFAFC研究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性科学问题。最近的研究表明,在Pt的基础上加入第二种金属形成的二元复合双金属催化剂,其性能明显好于纯Pt催化剂,能够显著增加对甲酸电化学氧化的催化活性,并且减少了贵金属Pt的用量,降低了催化剂成本.这为DFAFC催化剂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使人们认识到利用金属之间的增效作用、开发Pt、Pd基双金属或多金属催化剂,是改进甲酸电化学氧化性能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有关的分子机理尚不十分清楚,一些实验现象尚不能得以合理解释。本论文追踪国际研究前沿,瞄准DMFC/DFAFC研究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着眼于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理解铂基催化剂催化甲酸电化学氧化的微观机理。通过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研究了Au、Pt单金属和双金属团簇及表面的结构和性能,阐明了它们与CH3OH、HCOOH等小分子相互作用的微观机制,探讨了CH3OH、HCOOH催化氧化的各种反应路径,分析了反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性质,识别了甲酸氧化过程中各种活性中间体和过渡态结构的相对稳定性,阐明了控制催化剂活性的关键因素,完善了甲酸电化学氧化的理论模型,从而为DMFC/DFAFC新型阳极催化剂的开发和设计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性研究结果归纳如下:1.研究了纯铂团簇Pt3和金、铂二元团簇PtAu2催化的甲醇脱氢反应,结果表明Pt3催化的反应,其最优路径是CH3OH→CH2OH→CH2O→CHO→CO,氧化过程需要2个Pt原子的协同作用,决速步骤的能垒是12.99kcal/mol;而PtAu2催化的反应,最优路径是CH3OH→CH3O→CH2O→CHO→CO,决速步骤的能垒是21.42kcal/mol在PtAu2中,Pt是活性中心,CO在PtAu2上比Pt3上更容易移除,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二元的PtAu催化剂对甲醇的氧化具有改进的催化活性。2.研究了甲醇在中性的、负电荷和正电荷的Au3团簇上的裂解反应。结果表明,Au3和Au3+催化的反应通过4个连续的脱氢步骤进行,即CH3OH→CH3O→CH2O→CHO→CO,而Au3-催化的反应通过2个脱氢步骤进行,即CH30H→CH2O→CO。负电荷的团簇明显地减少了CO(甲醇完全脱氢的产物)在团簇上的结合能力,而中性和正电荷的团簇与CO有强的相互作用,容易使催化剂中毒。此外,正电荷团簇催化的反应比中性和负电荷团簇催化的反应的能垒高。因此,选择能够使Au纳米粒子带负电荷的底物可以改进催化剂催化性能,增强其抗中毒能力。3.研究了甲醇在PtAu(11l)二元金属表面上催化氧化的CO路径和非CO路径。结果表明,在PtAu(111)面上的CO比其在纯Pt(111)面上拥有更大的吸附能,并且在二元的PtAu(111)金属面上的非CO路径比CO路径在能量上更有利。以上这些计算的结果说明PtAu二元金属催化剂对甲醇氧化改进的电催化性能应该归因于主要反应路径从纯Pt面上的CO路径转变成PtAu二元金属面上的非CO路径,而不是归因于在PtAu催化剂上的CO比其在纯Pt催化剂上更容易移除。4.研究了甲酸(HCOOH)在水溶液中PtAu(111)表面上的氧化机理,计算了直接路径和间接路径的微观机理,并与纯Pt表面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直接路径涉及HCOOH脱氢形成CO2,相应的能垒是15.5kcal/mol;间接路径涉及HCOOH脱水形成CO中间体,相应的能垒是99.2kcal/mol。在Pt(111)面上直接路径和间接路径计算的能垒分别是58和32.9kcal/mol。理论计算的结果表明,二元的PtAu(111)表面明显地增加了两个路径的能垒差,从Pt(111)面上的27.1kcal/mol增加到83.7kcal/mol,因此PtAu(111)表面可以阻碍间接路径的发生,从而减少CO的形成几率。理论计算的结果合理地解释了实验现象,二元的PtAu催化剂比纯Pt催化剂对HCOOH氧化显示出更高的催化活性和抗中毒能力。5.建立了甲酸氧化的新的理论模型。由于甲酸分子可以通过分子间氢键形成各种稳定的二聚体结构,稳定化能可达15kcal/mol,我们猜测甲酸的电化学氧化可能与其二聚体结构有关,因此设计了甲酸电化学氧化的“二聚体模型”和“水助质子桥模型”。计算结果表明,一方面,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二聚体可以通过分子间脱水形成CO中间体,导致催化剂中毒;另一方面,甲酸分子的羰基和羟基可与溶剂中的水分子通过氢键形成氢键网络,这些分子间氢键可能对甲酸分子的电化学氧化起重要作用,水分子通过搭建质子桥协助催化反应的进行,降低反应能垒.新的理论模型改进了人们对甲酸催化氧化机理的认识,合理地解释了Pt基催化剂容易CO中毒的现象。
摘要第7-10页
Abstract第10-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38页
    1.1 Au和Pt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和现状第14-19页
        1.1.1 Au纳米材料第14-15页
        1.1.2 Pt纳米材料第15-17页
        1.1.3 纳米材料的制备第17-19页
    1.2 燃料电池第19-23页
        1.2.1 氢氧燃料电池第19-20页
        1.2.2 甲醇燃料电池第20-21页
        1.2.3 酸燃料电池第21-23页
    1.3 甲醇、甲酸燃料电池的阳极催化剂第23-24页
    1.4 Au、Pt团簇和表面电催化第24-26页
        1.4.1 团簇概述第24-25页
        1.4.2 表面化学第25-26页
    1.5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第26-28页
    1.6 本论文的特色和创新之处第28-30页
    参考文献第30-38页
第二章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第38-52页
    2.1 引言第38-39页
    2.2 密度泛函理论第39-41页
    2.3 交换相关能泛函第41-43页
        2.3.1 局域密度近似第41-42页
        2.3.2 广义梯度近似第42-43页
        2.3.3 杂化密度泛函第43页
    2.4 相对论效应第43-44页
    2.5 赝势第44-45页
    2.6 计算模型第45-46页
        2.6.1 团簇模型第45页
        2.6.2 晶体结构与单晶表面模型第45-46页
    2.7 表征催化反应的物理量及相关公式第46-49页
    2.8 本文所使用的计算软件第49-50页
    2.9 本章小结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2页
第三章 甲醇在Pt_3和PtAu_2团簇上脱氢到CO的比较理论研究第52-69页
    3.1 研究背景第52-53页
    3.2 模型和计算方法第53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53-62页
        3.3.1 在Pt_3上O-H键断裂的路径第54-55页
        3.3.2 C-H键断裂路径顶位在团簇顶点第55-58页
        3.3.3 在PtAu_2上O-H断裂的路径第58-60页
        3.3.4 在PtAu_2上C-H键断裂的路径第60-62页
    3.4 结论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69页
第四章 在Au_3~+,Au_3和Au_3~-上甲醇裂解的理论研究:催化活性的机理和金电荷态的影响第69-77页
    4.1 研究背景第69-70页
    4.2 模型和计算细节第70页
    4.3 结果和讨论第70-74页
        4.3.1. Au_3团簇上甲醇的裂解第70-72页
        4.3.2. 在Au_3~-团簇上甲醇的裂解第72-73页
        4.3.3. 在Au_3~+团簇上甲醇的裂解第73-74页
    4.4. 结论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77页
第五章 在PtAu(111)二元金属面上甲醇氧化的理论研究:CO路径vs非CO路径第77-92页
    5.1. 研究背景第77-78页
    5.2. 模型和计算细节第78-79页
    5.3. 结果和讨论第79-85页
        5.3.1. 反应中间体的结构和吸附热化学第79-81页
        5.3.2. CO路径第81-82页
        5.3.3. 非CO路径第82-84页
        5.3.4. CO和非CO路径的比较第84-85页
    5.4. 结论第85-86页
    参考文献第86-92页
第六章 在连续的水溶液相中PtAu(111)面上甲酸氧化的理论研究第92-104页
    6.1 研究背景第92-93页
    6.2 模型和计算细节第93-94页
    6.3 结果和讨论第94-98页
        6.3.1 HCOOH的吸附结构第94-96页
        6.3.2 HCOOH氧化的直接路径第96-97页
        6.3.3 HCOOH氧化的间接路径第97-98页
    6.4 结论第98-100页
    参考文献第100-104页
第七章 在Pt(111)上甲酸氧化过程中CO形成机理的新的洞察第104-112页
    7.1 研究背景第104-105页
    7.2 模型和计算细节第105页
    7.3 结果和讨论第105-109页
        7.3.1 HCOOH氧化的直接路径第106-107页
        7.3.2 HCOOH氧化的间接路径第107页
        7.3.3 HCOOH氧化的二聚体路径第107-109页
    7.4 结论第109-110页
    参考文献第110-112页
ENGLISH SECTION第112-159页
    Charpter 1第112-133页
        1 A Comparative Theoretical Study for the Methanol Dehydrogenation to CO over Pt_3and PtAu_2 clusters第112-133页
            Abstract第112-113页
            1 Introduction第113-114页
            2 Models and Computational details第114-115页
            3. Results and Discussion第115-126页
            4. Conclusions第126-127页
            5. References第127-133页
    Charpter 2第133-149页
        2. Theoretical Study of the Methanol Oxidation on the PtAu(111)Bimetallic Surface:CO Pathway vs Non-CO Pathway第133-149页
            Abstract第133-134页
            1. Introduction第134-135页
            2. Model and Computational details第135-136页
            3. Results and Discussion第136-143页
            4. Conclusions第143-145页
            References第145-149页
    Charpter 3第149-159页
        3. Theoretical Study of the Methanol Decomposition Mediated by Au_3~+,Au_3,and Au_3~+:Mechanism and Charge State Effect of Gold on Its Catalytic Activity第149-159页
            Abstract第149-150页
            1. Introduction第150页
            2. Models and Computational details第150-151页
            3. Results and Discussion第151-156页
            4. Couclusions第156-157页
            References第157-159页
致谢第159-160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60-161页
附件第161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542705,这篇论文共161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48.3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80.5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