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现况分析及连续护理干预研究

原发性高血压论文 连续护理干预论文 动态血压监测论文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论文 心踝血管指数论文
论文详情
目的1.分析不同社会人口学特征及临床特征高血压人群动态血压监测的血压均值、血压负荷、血压变异、血压节律等指标的差异;探讨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及对称性动态动脉硬化指数(Sym_AASI)的相关影响因素;评定AASI、Sym_AASI与心踝血管指数(CAVI)的关系。2.以时间治疗学为指导,根据患者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制定个体化连续护理干预措施,即在行为干预的基础上调整患者服药时间,通过为期一年的干预,探讨连续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为社区控制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提供一套操作简便、无创有效、易接受的综合干预措施。方法1.通过横断面研究的方法,自2009年5月到2010年10月,在天津市王顶堤社区采取便利抽样的方法收集符合标准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2例。通过调查其一般社会人口学资料及临床资料,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及动脉硬化检测,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等比较不同特征人群动态血压各指标及动脉硬化情况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的方法分析AASI及Sym_AASI的影响因素,采用相关分析探讨AASI、Syin_AASI与CAVI之间的关系。2.采用类试验研究的方法,从第一部分研究对象中,根据自愿参与的原则,选取60名,随机分入两干预组,即干预组A(行为+时间药物治疗干预组)和干预组B(行为干预组)。同时从研究对象所在社区选取30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根据患者动态血压监测结果,以时间治疗学为指导制定两种不同的连续护理干预措施,进行为期1年的连续护理干预,于干预后6月、12月测定干预组动态血压及CAVI,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和多元方差分析等评定干预效果。结果1.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均值、动态心率、动态脉压、血压负荷及血压变异分别受不同人口学及临床资料因素的影响,日间动态血压参数比夜间更易受人口学及临床资料的影响。2.不同血压节律患者的日间、夜间、24h收缩压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不同血压节律患者脉压、夜舒张压变异及24h舒张压变异之间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出现晨峰患者的日间收缩压、日间脉压、24h脉压、日收缩压负荷及24h收缩压负荷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3. AASI、Sym_AASI与CAVI之间均呈显著中度正相关(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AASI的因素包括胆固醇、高血压病程、糖尿病,Sym_AASI受胆固醇、性别、年龄影响较大。4.两干预组动态血压相关指标在不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动态血压均值在干预6月、干预12月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时间点两组比较,干预6月、12月两组比较结果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干预组A动态血压负荷在干预6月、干预12月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5.随着护理干预的实施,干预组A杓型血压患者人数增加,反杓型血压患者人数减少,两组间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随着干预时间进展,两组晨峰患者均减少,但干预组A减少更明显,干预后6个月两组晨峰患者比例差异有显著性。6.两干预组AASI、Sym_AASI在不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A在干预6月、干预12月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根据患者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实施以时间为指导的连续护理干预,在其血压上升前服药可进一步降低患者动态血压均值,起到更好的降压效果;可持续降低患者动态血压变异指标,从而避免及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2.行为干预加药物调整可增加患者夜间血压下降,使杓型血压患者人数增加,反杓型血压患者人数减少;可以显著改善患者晨起血压急骤上升的趋势。此外需要重视对血压节律、晨峰现象有影响的社会人口学及临床因素,以采取更有效的护理措施,使患者异常血压节律转为正常,减少晨峰现象的出现。3. Sym_AASI受血压波动影响小于AASI,在评估动脉硬化程度方面优于AASI,可以在社区推广应用。AASI受胆固醇、高血压病程、糖尿病的影响,Sym_AASI受胆固醇、性别、年龄影响较大。行为干预加药物调整具有降低并维持AASI及Sym_AASI的效果,可减缓动脉硬化恶化速度,对缓解血管阻塞程度具有一定的效果。
中文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缩略语/符号说明第12-13页
前言第13-17页
    研究现状、成果第13-16页
    研究目的、方法第16-17页
一、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现况分析第17-57页
    1.1 对象和方法第17-20页
        1.1.1 研究对象第17页
        1.1.2 研究工具与指标第17-18页
        1.1.3 研究步骤第18-19页
        1.1.4 技术路线第19页
        1.1.5 统计方法第19页
        1.1.6 质量控制第19-20页
    1.2 结果第20-49页
        1.2.1 患者一般社会人口学资料及临床资料情况第20-21页
        1.2.2 患者ABPM相关指标比较第21-35页
        1.2.3 不同血压节律患者动态血压相关指标比较第35-39页
        1.2.4 不同晨峰现象患者动态血压相关指标比较第39-42页
        1.2.5 动脉硬化相关指标分析比较第42-49页
    1.3 讨论第49-55页
        1.3.1 不同社会人口学及临床资料特征对动态血压均值的影响第49-50页
        1.3.2 不同社会人口学及临床资料特征对动态脉压的影响第50-51页
        1.3.3 不同社会人口学及临床资料特征对动态心率的影响第51页
        1.3.4 不同社会人口学及临床资料特征对动态血压负荷的影响第51-52页
        1.3.5 不同社会人口学及临床资料特征对动态血压变异的影响第52页
        1.3.6 患者一般资料及动态血压相关指标与血压节律的关系第52-53页
        1.3.7 患者一般资料及动态血压相关指标与血压晨峰现象的关系第53-54页
        1.3.8 动脉硬化相关指标间关系及影响因素分析第54-55页
    1.4 小结第55-57页
二、以时间为指导的连续护理干预效果研究第57-88页
    2.1 对象和方法第57-61页
        2.1.1 研究对象第57页
        2.1.2 研究工具与指标第57页
        2.1.3 研究步骤第57-58页
        2.1.4 具体干预方法及内容第58-60页
        2.1.5 技术路线第60页
        2.1.6 统计方法第60-61页
        2.1.7 质量控制第61页
    2.2 结果第61-82页
        2.2.1 干预前各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第61-64页
        2.2.2 三组患者偶测血压干预效果第64-65页
        2.2.3 两干预组患者依从性干预效果第65-66页
        2.2.4 两干预组患者动态血压均值干预效果第66-70页
        2.2.5 两干预组患者动态脉压及心率干预效果第70-73页
        2.2.6 两干预组患者动态血压负荷干预效果第73-76页
        2.2.7 两干预组患者动态血压变异干预效果第76-79页
        2.2.8 两干预组患者血压节律干预效果第79页
        2.2.9 两干预组患者晨峰现象干预效果第79-80页
        2.2.10 两干预组患者动脉硬化干预效果第80-82页
    2.3 讨论第82-87页
        2.3.1 连续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偶测血压的影响第82-83页
        2.3.2 连续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依从性的影响第83页
        2.3.3 连续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监测指标的影响第83-85页
        2.3.4 连续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的影响第85-86页
        2.3.5 连续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晨峰现象的影响第86页
        2.3.6 连续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情况的影响第86-87页
    2.4 小结第87-88页
全文结论第88-89页
论文创新点第89-90页
参考文献第90-98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98-99页
附录第99-103页
综述第103-130页
    参考文献第119-130页
致谢第130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538313,这篇论文共130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39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65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