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近代体育研究(1843-1949)

上海论文 近代论文 体育史论文
论文详情
体育是一种文化形态,与城市的发展息息相关。无论是古代的城市还是近代的城市,都留有体育的文化印痕。古希腊不仅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更创造了竞技体育的辉煌。古典时期雅典城市依托文体性公共空间开展的竞技性比赛活动,是希腊古典文化繁荣的重要表征。我国古代唐朝曾经创造了辉煌的体育文化,长安城更是多元的城市体育文化集中之地。城市建设与体育发展相互作用,城市离不开体育,体育为城市服务。城市的建设为体育的发展注入活力,体育也在城市精神的孕育、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形象的提升等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在近现代,随着人们对城市本质和体育功能认识的不断加深,体育的发展与城市的建设结合得更加紧密。体育是一种娱乐消遣的方式,也是一种健身强体的手段;体育是一种产业,也是一种文化;体育是一种集体的狂欢,也是一种精神的释放。上海这座近代崛起的远东国际大都市则充分展示了城市在其发展过程中如何有机促进体育现代化转型,以及体育对城市能动的反作用。1843年,上海作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对外开埠,开始现代化进程,体育作为一种文化形态也卷入了现代化浪潮之中。由于上海近代特殊的城市格局,海派文化海纳百川的胸怀,上海体育得风气之先,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近代的上海体育不管在价值观念,还是在实践运作上,都有其独特之处,具有无法比拟的示范性与优势度。鉴于上海这座近代崛起的国际性大都市的城市特点和上海体育在中国近代体育发展史上的特殊作用,对上海近代体育的发展历程和时代特征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可为我国区域体育史的研究增添色彩。同时借鉴上海近代体育发展的经验,对上海现代体育的发展提出思考,这对推动上海体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注重历史研究与现实思考相结合,将上海近代体育放到中西文化交流和上海社会变迁的双重背景下进行立体的、多层面的研究,全景式展现其历史面目;从现代化进程和文化交流的视野来探讨上海近代体育的产生及其发展,阐述其形成、发展、演变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影响,并归纳总结出其发展的时代特征,促使人们全面认识现代化浪潮中的上海近代体育。“以史为鉴,可知政之兴潜”,在研究分析上海近代体育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按照现代体育发展要求和发展趋势,对上海现代体育如何向纵深发展提出些许思考。本文由导论、正文、结论和附录等4个部分8章组成,正文部分有6章。首先梳理了在“西学东渐”时代背景下,现代化进程中的上海近代体育发展的历史脉络,认为近代上海对西方近代体育经过萌芽——发展——繁盛——消沉、恢复四个时期的发展,经历了从形而下的反应性的吸纳,到形而上的对应性的比照,乃至于全面的回应性的融通等三个递进的阶段,沿着这三个阶段四个时期实现了西方体育在中国本土化的“变迁”与“重建”的过程,上海近代民族传统体育也经历了“解构”到“建构”的痛楚,实现了现代化转型。由于上海近代城市的特点,近代上海一方面主动吸纳西方体育文化之精粹,另一方面又承担着向全国辐射西方体育文化的重任,成为西方近代体育传入中国的主要扩散地,对实现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复兴和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后从学校体育、竞技体育、社会体育、体育经济和民族传统体育等不同层面、不同领域描述上海近代体育发展全貌,分析上海近代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等因素对其产生的影响,归纳总结出其发展的时代特征。其一,开放性。上海开风气之先,从体育观念、竞赛制度、运动项目到场馆建设对西方近代体育都进行了较快、较早地全面吸纳,并在全国起示范、辐射作用。其二,融合性。近代上海成为东西方文化荟萃之地,东西方体育文化在此相互吸纳、融合,促进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实现现代化转型。上海也成为各种竞技体育人才汇聚之地。其三,多样性。上海近代无论在竞技比赛形式上,在竞技运动会规模上,在体育活动组织者层面,还是体育社团类型等层面,都呈现精彩纷呈景象。其四,创新性。近代上海在学校体育的开展,体育专门学校的创立,体育期刊的创办,体育社团的组建、体育场馆的兴建,体育书籍的编辑出版,女子体育运动的开展等较多方面均在全国开风气之先。“前世不忘,后世之师。”回首上海近代体育的百年历史,会带给我们不尽的反思,也会给我们留下一些有益的启示。首先我们要把握好体育文化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第二,区域体育建设要尽显区域文化的优势。第三,现代城市与体育发展要实现良性互动。第四,体育社会化是体育发展的必由之路。第五,体育生活化是体育发展的本源。最后,“以人为本”是体育发展之灵魂,唯此,才能实现“体育为人人,人人为体育”的目标(Sport for all)。
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1页
1 导论第17-35页
    1.1 研究的缘起第17-19页
    1.2 文献综述第19-30页
        1.2.1 中国近代体育的研究第19-27页
        1.2.2 上海近代体育的研究第27-30页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30-32页
        1.3.1 研究目的第30-31页
        1.3.2 研究意义第31-32页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第32-33页
        1.4.1 研究方法第32-33页
        1.4.2 研究的创新点第33页
    1.5 研究说明第33-35页
        1.5.1 时间范围第33页
        1.5.2 空间范围第33页
        1.5.3 研究内容第33-34页
        1.5.4 研究分期第34-35页
2 上海近代城市的形成第35-43页
    2.1 上海近代城市的兴起第35-38页
    2.2 上海近代文化的交融第38-43页
3 上海近代体育发展之脉络第43-61页
    3.1 西方近代体育的传入第44-49页
        3.1.1 租界侨民的示范与引导第45-46页
        3.1.2 教会学校的传授第46-47页
        3.1.3 基督教青年会的传播第47-49页
    3.2 上海近代体育的萌芽第49-52页
        3.2.1 学校体育初步确立第50-51页
        3.2.2 体育团体开始萌芽第51-52页
        3.2.3 体育专业教育肇端第52页
    3.3 上海近代体育的兴起第52-55页
        3.3.1 学校体育多元化发展第53-54页
        3.3.2 体育专业教育推进第54页
        3.3.3 体育社会团体勃兴第54-55页
        3.3.4 体育场馆国人自建第55页
    3.4 上海近代体育的繁盛第55-58页
        3.4.1 社会体育蓬勃发展第56页
        3.4.2 竞技运动百花齐放第56-57页
        3.4.3 体育宣传日趋成熟第57页
        3.4.4 体育制度初步形成第57-58页
    3.5 上海近代体育的消沉第58-59页
        3.5.1 抗战时期的艰难维持第58-59页
        3.5.2 抗日战争后的初步恢复第59页
    本章小结第59-61页
4 上海近代体育各领域之演进第61-169页
    4.1 学校体育的拓进第61-90页
        4.1.1 中小学体育第61-77页
        4.1.2 高等学校体育第77-86页
        4.1.3 体育专业教育第86-90页
    4.2 竞技体育的演进第90-109页
        4.2.1 租界侨民的体育启蒙第90-94页
        4.2.2 运动项目的广泛传入第94-97页
        4.2.3 大型运动竞赛的参加第97-109页
    4.3 社会体育的纵横第109-136页
        4.3.1 学习模仿期第110-117页
        4.3.2 参与竞争期第117-122页
        4.3.3 兴盛发展期第122-135页
        4.3.4 徘徊恢复期第135-136页
    4.4 体育经济的砥砺第136-148页
        4.4.1 体育用品业第136-138页
        4.4.2 体育书刊业第138-143页
        4.4.3 体育竞赛表演业第143-145页
        4.4.4 体育场馆业第145-147页
        4.4.5 体育博彩业第147-148页
    4.5 民族传统体育的嬗变——以武术为例第148-166页
        4.5.1 武术的初步近代化第149-152页
        4.5.2 武术的进一步近代化第152-157页
        4.5.3 中西体育融合之典型——精武体育会第157-166页
    本章小结第166-169页
5 上海近代体育发展的历史缘由第169-186页
    5.1 政治:强权下的对外开埠第169-172页
        5.1.1 典型移民城市的形成第169-170页
        5.1.2 移民城市与上海近代竞技体育精英的汇聚第170-172页
    5.2 经济:繁盛的工商业文明第172-175页
        5.2.1 全国经济中心的形成第172页
        5.2.2 商业文化与上海近代体育经济的萌发第172-175页
    5.3 文化:开放的新闻媒介第175-179页
        5.3.1 全国文化中心的形成第175-176页
        5.3.2 新闻媒介与上海近代体育传播的推进第176-179页
    5.4 教育:领先的新式教育第179-181页
        5.4.1 全国教育领跑者地位的确立第179页
        5.4.2 新式教育与上海近代学校体育的深入第179-181页
    5.5 社会:新型的市民社会第181-185页
        5.5.1 新市民群体的形成第181-182页
        5.5.2 市民意识与上海近代民众体育的蓬勃第182-185页
    本章小结第185-186页
6 上海近代体育发展的特征分析第186-192页
    6.1 全面的多方位的吸纳:开放性第186-187页
    6.2 东西体育文化的交汇:融合性第187-189页
    6.3 各类体育形式的蓬勃:多样性第189-190页
    6.4 民族独立思潮下的变革:创新性第190页
    本章小结第190-192页
7 上海近代体育发展之现代思考第192-203页
    7.1 和谐共生:体育文化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第192-195页
    7.2 共促发展:区域体育与区域文化第195-196页
    7.3 良性互动:现代城市与现代体育第196-198页
    7.4 体育社会化:体育发展必由之路第198-199页
    7.5 体育生活化:体育发展之本源第199-201页
    7.6 以人为本:体育发展之灵魂第201-202页
    本章小结第202-203页
8 结论第203-206页
致谢第206-207页
参考文献第207-215页
附录一:上海近代体育大事记第215-226页
附录二:上海近代体育报刊名录第226-234页
附录三:教育经历第234页
附录四:就读期间科研简况第234-235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539614,这篇论文共235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70.5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117.5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