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瓦斯易自燃采空区双层遗煤均压通风系统研究

高瓦斯论文 易自燃论文 U_U型均压通风系统论文 低温氧化论文
论文详情
目前,瓦斯抽放是治理工作面瓦斯超限的主要方法,但由于我国大部分煤层的渗透率较低,单靠瓦斯抽放不足以解决高瓦斯综放工作面上隅角的瓦斯超限问题。对此,有学者提出利用增加漏风汇的方法予以解决,其中尾巷就是比较经济有效的治理上隅角瓦斯超限的方法。但我国《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尾巷只能在不易自燃的煤层中使用,这就增加了高瓦斯易自燃工作面的瓦斯治理难度。因此有必要对高瓦斯易自燃工作面的瓦斯治理和煤自燃预防方法进行研究,力求找到一种不会增加煤矿自燃危险性的瓦斯治理方法,从而降低煤矿的瓦斯治理难度和开采成本,促进煤矿的安全高效开采。采空区煤自燃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过程,其低温阶段的宏观表现为热量的产生和气体产物的生成。本文建立了能够反映采空区CH4、CO2的动态生成及采空区多孔介质固气间能量交换的三维动态采空区煤自燃数学模型,并对其关键参数进行了研究。利用动网格技术建立了反应工作面回采过程的三维动态几何模型,并用UDF自定义函数定义了采空区区域运行方式,结合煤自燃动态数学模型,实现了对三维采空区煤自燃的动态仿真模拟。U型通风系统为一源一汇的通风系统,U+L型通风系统为一源两汇的通风系统。U型通风系统不利于上隅角瓦斯防治,但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向采空区的漏风,对采空区煤自燃防治有利,而U+L型通风系统恰恰相反。为了对比研究U型通风系统和U+L型通风系统对采空区煤自燃的影响规律,分别研究了两种通风系统对采空区漏风流场、瓦斯浓度场分布规律以及采空区底板遗煤和冒落带中不可采的临近层遗煤的自燃耦合规律及高温点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采空区双层遗煤的温度场分布状态是工作面通风系统、采空区遗煤位置、厚度、采空区瓦斯浓度、煤层倾角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2)U+L型通风系统的回风巷和尾巷压差、煤层倾角对采空区煤自燃有重要的影响。围岩温度影响着矿井大气的温度、煤低温氧化热生成速率和向周围环境的散热速率。本文研制了温度控制范围从0~180℃的煤低温氧化绝热实验系统,完成了从起始温度20℃绝热升温到160℃的绝热氧化实验,结果表明,煤在低温阶段(20~40℃)的升温时间占总升温时间的54%。本文还利用煤自燃动态仿真模拟方法,对不同的围岩温度下,采空区温度场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围岩温度越高,正常回采时的采空区最高温度越高,停采后达到燃点的时间越短。实验室物理模拟实验和数值模拟实验表明,在相同煤质下,矿井围岩温度越低,采空区遗煤的自然发火期越长。基于以上研究,本文得到了一种新型的通风系统——U_U型均压通风系统。相对于U型通风系统,U_U型均压通风系统对采空区风压梯度和漏风流场的影响很小,不会增加采空区底板遗煤进风侧遗煤和冒落带遗煤温度,只会略微增大联络巷口附近的采空区遗煤温度,而联络巷口附近的遗煤自燃氧化过程完全可控。由于U_U型均压通风系统有大的沿空留巷断面,可以保证回风巷和联络巷仅有一个小的压差就能使联络巷中有足够的风量,这样既解决了上隅角瓦斯超限,又可把联络巷瓦斯浓度控制在较低水平。所以U_U型均压通风系统能够有效治理工作面瓦斯超限并且不会增加采空区煤自燃的危险性。U_U型均压通风系统在煤矿现场的成功应用表明,它是高瓦斯易自燃工作面治理瓦斯超限和防止采空区煤自燃的有效方法,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该论文有图114幅,表11个,参考文献163篇。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图清单第19-28页
表清单第28-29页
变量注释表第29-31页
1 绪论第31-43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31-3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第32-41页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41-42页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第42-43页
2 三维动态采空区煤自燃模型的研究第43-59页
    2.1 三维动态采空区煤自燃数学模型第43-46页
    2.2 三维采空区的渗透性研究第46-50页
    2.3 采空区瓦斯涌出数学模型第50-52页
    2.4 采空区煤自燃的低温氧化方程第52-53页
    2.5 煤的活化能与指前因子的实验求解第53-56页
    2.6 动态采空区煤自燃模拟方法第56-57页
    2.7 本章小结第57-59页
3 U 型通风系统对采空区煤自燃的影响规律研究第59-91页
    3.1 U 型通风系统采空区漏风流场分布规律第59-66页
    3.2 U 型通风系统采空区瓦斯浓度场分布规律第66-73页
    3.3 U 型通风系统动态采空区双层遗煤自燃的耦合规律第73-89页
    3.4 本章小结第89-91页
4 U+L 型通风系统对采空区煤自燃的影响规律研究第91-111页
    4.1 U+L 型通风系统采空区漏风流场分布规律第91-95页
    4.2 U+L 型通风系统采空区瓦斯浓度场分布规律第95-102页
    4.3 U+L 型通风系统动态采空区双层遗煤自燃的耦合规律第102-110页
    4.4 本章小结第110-111页
5 煤自燃低温氧化特性研究第111-123页
    5.1 煤的绝热氧化实验研究第111-116页
    5.2 围岩温度对采空区煤自燃影响规律研究第116-122页
    5.3 本章小结第122-123页
6 U_U 型均压通风系统研究第123-131页
    6.1 U_U 型均压通风系统的构成第123-124页
    6.2 U_U 型均压通风系统采空区漏风流场分布规律第124-127页
    6.3 U_U 型均压通风系统采空区瓦斯浓度场分布规律第127-129页
    6.4 U_U 型均压通风系统动态采空区双层遗煤自燃的耦合规律第129-130页
    6.5 本章小结第130-131页
7 U_U 型均压通风系统的应用实践第131-151页
    7.1 矿井简介第131页
    7.2 工作面在 U 型通风系统期间采空区遗煤低温氧化特点第131-135页
    7.3 瓦斯抽放工艺优化和采空区火灾防治措施第135-137页
    7.4 通风系统的初步改造第137-142页
    7.5 通风系统的优化调整第142-148页
    7.6 治理效果说明第148-151页
8 全文总结第151-155页
    8.1 主要结论第151-153页
    8.2 主要创新点第153-154页
    8.3 今后研究工作的展望第154-155页
参考文献第155-164页
作者简历第164-167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67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598614,这篇论文共167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50.1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83.5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