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I靶血管重建后心肌灌注及心肌活性的无创评价

心肌梗死论文 无再流论文 微循环论文 声学造影论文 ST段论文 危险论文 因素论文
论文详情
PartⅠ AMI靶血管重建后心肌灌注的动态观察 [背景] 梗死相关动脉(IRA)前向血流恢复TIMI 3级并不必然代表心肌充分灌注,心肌微循环灌注在临床上正在受到重视,但到目前为止,人们对再灌注后冠脉微循环所知甚少。 [目的] 利用实时静脉心肌声学造影技术,阐明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治疗后心肌微血管灌注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32例首次发生前壁AMI的患者,症状出现后12小时内完成经皮冠脉介入(PCI)术,包括经皮腔内冠脉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术,使IRA前向血流均恢复TIMI 3级。术后12小时、1周、2周、4周和3月行实时静脉MCE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估室壁运动积分指数(VWMSI)、异常室壁运动长度(AWML)、MCE积分指数(MCESI)、灌注缺损长度(PDL)、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舒张木期容积(LVEDV),定量心肌血流(标化A·β值)。分析PCI治疗前后及MCE即前的心电图ST段变化。根据MCES和标化A·β值将病人分为再流组(MCES=1;或MCES=2,标化A·β值>0.5)和无再流组(MCES=3:或MCES=2,标化A·β值<0.5)。 [结果] 再灌注治疗后12小时,11例病人MCE时出现心肌无再流,21例出现再流;无再流组的VWMSI、AWML、MCESI、PDL和LVEDV明显高于再流组,而LVEF和标化A·β值显著低于再流组。再流组各时间点的标化A·β值分别为0.82±0.08、0.85±0.06、0.84±0.04、0.84±0.06和0.87±0.05(P>0.05),PDL分别为0.24±0.03、0.24±0.03、0.23±0.04、0.20±0.03和0.25±0.04(P>0.05),AWML分别为0.22±0.02、0.21±0.03、0.21±0.01、0.20±0.03和0.17±0.04(vs 12h P<0.05),LVEDV分别为84.1±2.4ml、83.7±2.7ml、83.6±3.0ml、83.2±3.4ml和82.5±3.3ml(P>0.05),LVEF分别为0.57士0.04、0.59士0.05、0.60士0.07、0.64士0.05和0.68士0.06(vs 12h尸<0.05);无再流组各时间点的标化A·日值分别为0 .17土0.11、0.17士0.10、0.18士0.10、0.17士0.11和0.18士0.11(P)0.05),PDL分别为O,37士0.03、0.38士0.02、0,39士0.03、0.40士0.03和0.40士0.03(P>0.05),AWML分别为0.23士0.02、0.26士0.03、0.30士0.02、0.38士0.04和0.37士0.03(vs 12hP(0.05),l刀EDV分别为82.8士2.4 ml、84.2士2.5 ml、89.4士2.9 ml、143.5士12.8 ml和149.6士11.sml(vslZhP<0.05),LVEF分别为0.58士0.03、0.50士0.02、0.47士0.03、0.39士0.02和0.34士0.03(vs 12hP<0.05)。线性相关分析发现:LVEDV和AWML与PDL呈显著正相关 (尸<O‘05),与标化A·日值呈显著负相关(尸<0.05);LVEF与PDL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标化A·已值呈显著正相关(尸<0.05)。无再流组术后ST段持续抬高,而再流组ST段快速下降多50%,人北入全mar检验和K系数检验发现艺STI预测心肌灌注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术后20分钟艺STI与标化A·日值显著负相关(尸<0.05);早期艺STI下降预测心肌微血管再灌注的敏感性为85.7%、特异性为81 .8%、精确性为84.5%、阳性预测值为90%,阴性预测值为75%;早期艺STI继续抬高预测心肌微血管无再流的敏感性为88.9%,特异性为905%,精确性为84.4%,阳性预测值为80%,阴性预测值为95%。多变量分析发现:无梗死前心绞痛、症状发作至IRA成功重建的时间(分钟)、异常Q波数、术后艺STI下降)50%、术后艺STI再抬高妻30%及VWMsl均是无再流现象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无再流组有1例在术后1周心肌灌注和功能均明显改善。 l结论1实时静脉MCE能可靠地定量评价AMI再灌注治疗后心肌微循环灌注;AMI病人IRA成功重建后,仍约有1/3病人心肌出现无再流现象,这些病人的心肌灌注在3个月的随访中绝大部分没有明显变化,仅有个别无再流病例的心肌灌注在随访中得到改善;具有无再流现象病人临床表现为ST段持续抬高,心肌损伤严重,左心室重塑明显,心功能恢复差。梗死前心绞痛不仅对心肌有保护作用,同时也保护心肌微循环灌注。AMI再灌注治疗后不同的ST段变化与心肌微血管灌注有关,AMI再灌注治疗后早期ST段变化可预测心肌微血管功能。异常Q波数、ST段持续抬高或再抬高、室壁运动异常、缺乏梗死前心绞痛及症状发作 一3-至IRA成功重建的时间(分钟)均是无再流现象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缩略词第4-5页
中文摘要第5-9页
英文摘要第9页
前言第15-25页
PartⅠ AMI靶血管重建后心肌灌注的动态观察第25-79页
    研究背景第25-28页
    材料与方法第28-35页
    结果第35-52页
    讨论第52-68页
    小结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9页
PartⅡ AMI靶血管重建后心肌活性的评价第79-116页
    研究背景第79-82页
    材料与方法第82-87页
    结果第87-95页
    讨论第95-105页
    小结第105-106页
    参考文献第106-116页
全文总结第116-117页
综述 再灌注治疗后无再流现象第117-134页
附录一 研究生期间发表和会议交流的论文第134-137页
附录二 论文被引用情况第137-139页
附录三 论文获奖证书及奖杯第139-140页
致谢第140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1462018,这篇论文共140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42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70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