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小麦白粉菌对三唑酮的抗药性监测及毒性结构分析

小麦白粉菌论文 三唑酮论文 抗药性论文
论文详情
为了明确陕西省小麦白粉菌对三唑酮的抗药性,采用拌种离体叶段法测定了陕西省4个市19个采样点的166个小麦白粉菌株对三唑酮的抗药性。结果表明,在分离出的166个菌株中,已经产生抗性的菌株所占比例为80.72%,其中,高抗菌株(抗性水平>40)占9.64%,中抗菌株(10<抗性水平≤40)占37.35%。小麦白粉菌对三唑酮的平均EC50为34.66 mg/L,平均抗性水平为16.58倍,最高抗性水平为75.25,从抗性水平的频率分布来看,菌株中表现中抗的菌株所占比例为37.35%,所占比例最高。19个乡镇中,宝鸡市岐山县益店镇和高店乡、眉县横渠镇和咸阳市武功县普集镇平均抗性水平高于其它地区,同时四个地区60%以上的菌株抗性水平大于10倍,且抗性频率大于70%,这说明这四个地区小麦白粉菌对三唑酮的抗药性较高.为了明确陕西省小麦白粉菌毒性结构,对采集分离并纯化的103个小麦白粉菌单孢子堆菌株,利用32个已知抗病基因品种(系)进行小麦白粉菌苗期毒力频率测定,结果表明:毒性基因V1、V3b、V3c、V5、V6、V8、V17、V4+8、V1+2+19和V“Era”的毒性频率均大于70%,说明这些毒性基因在陕西省普遍存在,毒性基因V2、V3a、V3d、V2+Ta的毒性频率在65.05%~67.96%之间,说明其在陕西省存在也较广泛。因此,其对应的抗性基因Pm1、Pm3b、Pm3c、Pm5、Pm6、Pm8、Pm17、Pm4+8、Pm1+2+19、Pm“Era”、Pm2、Pm3a、Pm3d、Pm2+Ta在陕西省上已经失去使用价值。毒性基因V4b、V5(Mli)、V19、V21、V2+6、V2+6+?、V4+2+?、V5+6的毒力频率在41.75%~56.31%之间,其对应的抗性基因Pm4b、Pm5(Mli)、Pm19、Pm21、Pm2+6、Pm2+6+?、Pm4+2+?、Pm5+6单独利用的价值小,但是可以与其它抗性基因相结合利用。毒性基因V4a和V7的毒力频率为33.98%和37.86%,其对应的抗性基因Pm4a和Pm7仍有一定的利用价值。毒性基因V2+Mld、V4b+Mli、V13、V“XBD”的毒力频率在22.3%~30.10%之间,其对应的抗性Pm2+Mld、Pm4b+Mli、Pm13、Pm“XBD”对小麦白粉菌的抗病性较好。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28页
    1.1 小麦白粉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研究第12-15页
        1.1.1 小麦白粉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研究第12页
        1.1.2 小麦白粉菌的侵染过程第12-13页
        1.1.3 小麦白粉菌发病规律第13-14页
        1.1.4 小麦白粉病的侵染症状第14页
        1.1.5 小麦白粉病的危害第14-15页
    1.2 小麦白粉病的化学防治第15-18页
        1.2.1 EBIs 类杀菌剂第15-16页
        1.2.2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第16页
        1.2.3 嘧啶类杀菌剂第16页
        1.2.4 苯氧基喹啉类杀菌剂第16-17页
        1.2.5 苯并咪唑类杀菌剂第17页
        1.2.6 无机杀菌剂及硫代硫酸钠杀菌剂第17-18页
    1.3 防治小麦白粉病杀菌剂的发展方向第18页
    1.4 小麦白粉菌抗药性的研究现状第18-21页
        1.4.1 抗药性的定义第18-19页
        1.4.2 小麦白粉菌产生抗药性的原因第19页
        1.4.3 国外对小麦白粉菌抗药性的研究概况第19-20页
        1.4.4 国内对小麦白粉菌抗药性的研究概况第20-21页
    1.5 病原菌群体毒性变化第21-23页
        1.5.1 生理小种的概念和生理小种鉴定第21-22页
        1.5.2 病原菌群体毒性分析第22页
        1.5.3 病原菌的毒性变异第22-23页
    1.6 我国小麦白粉菌生理小种研究进展第23-24页
    1.7 小麦白粉菌毒性频率研究进展第24-28页
        1.7.1 国外小麦白粉菌毒性频率研究进展第24页
        1.7.2 我国小麦白粉菌毒性频率研究进展第24-28页
第二章 陕西省小麦白粉菌对三唑酮的抗药性监测第28-34页
    2.1 材料和方法第28页
        2.1.1 供试材料第28页
    2.2 抗药性测定的方法第28-29页
        2.2.1 菌株的纯化第28页
        2.2.2 供试菌种的繁殖与接种第28-29页
        2.2.3 拌种处理和离体供试叶段的制作第29页
    2.3 调查记录第29页
    2.4 数据分析第29页
        2.4.1 抑制中浓度EC50 的计算第29页
        2.4.2 敏感基线的确定第29页
    2.5 结果与分析第29-33页
        2.5.1 陕西省小麦白粉菌群体对三唑酮的敏感性第29-31页
        2.5.2 陕西省不同地区小麦白粉菌对三唑酮的抗性频率第31-33页
    2.6 讨论第33-34页
第三章 陕西省小麦白粉菌群体毒性结构分析第34-38页
    3.1 材料和方法第34页
        3.1.1 供试材料第34页
    3.2 小麦白粉菌毒性结构分析第34-35页
        3.2.1 小麦白粉菌毒性频率的测定第34页
        3.2.2 调查记录第34-35页
        3.2.3 毒性频率计算第35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35-36页
    3.4 讨论第36-38页
第四章 小结第38-39页
参考文献第39-44页
附表第44-48页
致谢第48-49页
作者简介第49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704718,这篇论文共49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14.7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24.5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