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个体协同动力学系统的集体行为

多个体动力学系统论文 集体行为论文 有向网络论文 作用关系网络论文 独立基本子系统论文 非独立基本子
论文详情
本研究系统地梳理了非时变有向网络条件下多个体动力学系统的前期主要理论成果,并在以下几个方面推进了这项研究(1)将特定网络条件下的状态一致问题推进到任意有向网络条件下的集体行为问题;(2)实质性地将个体状态定义在m-维(m=1,2,3)空间上(3)将线性动力学模型的研究推进到仿射动力学模型的研究;此外,(4)对简单有向图论以及矩阵的图论性质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整理,使其成为多个体动力学系统结构分析的有效工具;(5)为多个体动力学系统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初等的背景数学基础:基于线性代数和矩阵图论性质的初等对角占优矩阵论.多个体系统的结构由个体间的作用关系(行为关系,通讯关系)决定.系统的作用关系可以用一个有向图(?)来描述.多个体系统可以被分解为基本子系统的组成结构.每个基本子系统对应于(?)的一个强分量(极大强连通子图).基本子系统又可以区分为独立基本了系统和非独立基本子系统.本研究针对有向网络条件下多个体动力学系统的一种基本类型,多个体协同动力学系统的初值问题.一阶系统具有以下集体行为特征:(1)每个独立基本子系统所有个体趋于状态一致;(2)非独立基本子系统中的个体状态趋于系统独立基本子系统一致极限状态的凸组合;(3)系统所有个体趋于状态一致,当且仅当系统的独立基本子系统唯一.二阶线性系统如果趋于惯性状态,那么也具有以上集体行为特征.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目录第8-12页
第一章 引言第12-30页
    1.1 自然界中的集体行为现象第12-14页
    1.2 实验与观测第14-16页
        1.2.1 Von Holst实验第14页
        1.2.2 罗马大学对大规模鸟群的观测第14-16页
    1.3 数值模拟实验第16-17页
        1.3.1 Reynolds模拟第16-17页
        1.3.2 Vicsek模型第17页
    1.4 集体行为动力学原理前期研究第17-20页
        1.4.1 对称多个体动力学系统第18-19页
        1.4.2 非对称多个体动力学系统第19-20页
    1.5 研究的内容及主要理论模型第20-23页
        1.5.1 基本理论模型第20页
        1.5.2 一阶线性多个体系统第20-21页
        1.5.3 二阶线性多个体系统第21页
        1.5.4 仿射多个体系统第21-22页
        1.5.5 多个体协同系统第22-23页
    1.6 主要理论结果第23-30页
        1.6.1 多个体系统的仿射性第23页
        1.6.2 多个体系统的结构第23-24页
        1.6.3 一阶线性多个体协同系统的集体行为第24-25页
        1.6.4 二阶线性多个体协同系统的集体行为第25-26页
        1.6.5 一阶仿射多个体协同系统的集体行为第26-30页
第二章 多个体动力学系统的形式第30-40页
    2.1 信息诱导自驱动个体模型第30-31页
    2.2 多个体动力学系统第31页
    2.3 作用的独立性与叠加性第31-32页
    2.4 伽利略相对性及其限制第32-36页
        2.4.1 伽利略相对性与仿射性第32-33页
        2.4.2 形式唯一性第33-35页
        2.4.3 流行几何形状不变性第35-36页
    2.5 二阶仿射多个体动力学系统第36-37页
    2.6 多个体协同系统第37-40页
第三章 多个体系统的结构第40-60页
    3.1 简单有向图第40-50页
        3.1.1 简单有向图第40-41页
        3.1.2 结点的连通与互通第41-42页
        3.1.3 基本集与强分量第42-43页
        3.1.4 基本集的连通性质第43页
        3.1.5 基本集关系图与强分量结构图第43-45页
        3.1.6 前驱闭包第45-47页
        3.1.7 独立基本集与非独立基本集第47-50页
    3.2 多个体动力学系统的结构第50-51页
    3.3 线性系统的结构第51-60页
        3.3.1 规范编号图第51-53页
        3.3.2 两级编号法第53-54页
        3.3.3 矩阵的可约性与Frobenius标准型第54-57页
        3.3.4 线性系统的结构第57-58页
        3.3.5 广义邻接矩阵第58-60页
第四章 行零和对角占优矩阵第60-76页
    4.1 背景第60-62页
    4.2 对角占优矩阵第62-66页
        4.2.1 对角占优矩阵的高斯消元第62-63页
        4.2.2 Taussky定理第63-65页
        4.2.3 对角占优矩阵的Frobenius标准型第65-66页
    4.3 行零和对角占优矩阵第66-76页
        4.3.1 行零和对角占优矩阵的高斯消元第66-67页
        4.3.2 行零和对角占优矩阵Frobenius标准型的一个凸性质第67-69页
        4.3.3 不可约行零和对角占优矩阵的零特征根第69-72页
        4.3.4 单纯类型行零和对角占优矩阵的特征根第72-76页
第五章 一阶线性多个体协同系统第76-102页
    5.1 系统的形式第76-78页
    5.2 协同矩阵第78-80页
        5.2.1 协同矩阵第78页
        5.2.2 协同矩阵的Frobenius标准型第78-79页
        5.2.3 协同矩阵的代数性质第79-80页
    5.3 系统结构第80-82页
    5.4 系统的平衡状态特性第82-89页
        5.4.1 系统的稳定性第82页
        5.4.2 独立基本子系统的平衡状态特性第82-85页
        5.4.3 非独立子系统的平衡状态特性第85-86页
        5.4.4 系统趋于状态一致充分必要条件第86-87页
        5.4.5 独立基本子系统带权中心及其不动性第87-89页
        5.4.6 独立基本子系统的平衡状态第89页
    5.5 系统的集体行为第89-102页
        5.5.1 系统的集体行为第89-92页
        5.5.2 作用关系网络强连通第92-95页
        5.5.3 独立基本子系统唯一第95-98页
        5.5.4 多独立基本子系统第98-102页
第六章 二阶线性多个体协同系统第102-130页
    6.1 系统的形式第102-104页
        6.1.1 背景与模型第102页
        6.1.2 系统的矩阵向量形式第102-104页
    6.2 系统的结构第104-107页
        6.2.1 H矩阵的Frobenius标准型第104-105页
        6.2.2 系统的结构第105-107页
    6.3 H矩阵的代数性质第107-112页
        6.3.1 H矩阵的特征根第107-110页
        6.3.2 H矩阵的代数性质第110-112页
    6.4 二阶系统的平衡态第112-121页
        6.4.1 惯性状态的概念第112-113页
        6.4.2 系统趋于惯性状态的充分必要条件第113-114页
        6.4.3 独立基本子系统的带权中心的概念第114-115页
        6.4.4 独立基本子系统带权中心惯性定理第115-116页
        6.4.5 独立基本子系统的惯性状态第116-117页
        6.4.6 非独立子系统的惯性状态第117-121页
    6.5 系统的集体行为第121-130页
        6.5.1 系统的集体行为第121-122页
        6.5.2 系统的平衡条件第122-124页
        6.5.3 独立基本子系统唯一第124-126页
        6.5.4 多独立基本子系统第126-130页
第七章 一阶仿射多个体协同系统第130-154页
    7.1 模型与背景第130-132页
    7.2 协同性第132-138页
        7.2.1 投影定理第132-134页
        7.2.2 最小立方覆盖及其区间套性质第134-136页
        7.2.3 最小凸覆盖的单调内缩性及其系统的极限空间第136-138页
    7.3 一维光滑动力学系统第138-144页
        7.3.1 光滑动力学系统第138-139页
        7.3.2 边缘个体及其不动条件第139-143页
        7.3.3 渐近性第143-144页
    7.4 高维光滑系统第144-147页
        7.4.1 最小立方覆盖边缘不动条件第145-146页
        7.4.2 最小凸覆盖顶点不动条件第146-147页
    7.5 系统的集体行为第147-154页
        7.5.1 系统的集体行为第147-149页
        7.5.2 不同场强函数及作用关系网络强连通第149-151页
        7.5.3 独立基本子系统唯一第151-152页
        7.5.4 存在多个独立基本子系统第152-154页
第八章 总结和展望第154-158页
    8.1 研究总结第154-156页
    8.2 展望第156-158页
参考文献第158-16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工作第164-166页
致谢第166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541419,这篇论文共166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49.8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83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