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赫兹(THz)波的产生和相干控制研究
太赫兹论文 波前控制论文 超快过程论文 抗反射论文 透射增强论文
论文详情
本论文主要研究了基于飞秒激光的光学整流、光电导方法产生宽带太赫兹辐射,研究了对太赫兹(THz)波的主动控制和被动调控。在THz产生的过程中通过改变飞秒激光脉冲的波长和时域波形实现对THz波的主动控制;利用THz波与材料相互作用,通过对材料微观结构的设计,实现对THz辐射的被动调制。主要的研究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改变泵浦光的中心波长,研究了THz辐射的频谱与泵浦光波长之间的依赖关系;通过对泵浦脉冲整形方法,研究了整形后的飞秒脉冲产生的THz波的波形。研究发现通过改变飞秒激光的振幅和相位只能有限的改变产生THz辐射的峰值大小,而使用波形合成方法产生的脉冲串,可以有效地实现THz辐射波前的任意整形。(2)利用铌酸锂晶体的双折射对THz脉冲进行了整形:o光和e光的相位差和相对振幅可以分别通过改变晶体的厚度和晶体光轴与太赫兹波偏振方向的夹角来控制。另外,利用导电膜对宽带THz脉冲的抗反射现象,可以消除不需要的回波。在时间分辨太赫兹光谱中,通过调节泵浦光强从而控制样品光激发层的载流子浓度,进而控制样品的内反射并实现对THz波的整形。(3)研究了太赫兹波段下周期金属微结构对THz波的调制作用,具体包括:一维金属线栅、二维周期金属孔和二维周期金属块。在太赫兹波段下,Rayleigh波长和经典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频率几乎是重合的,它们共同表现为透射极小。形状共振与半波共振以及局域化表面等离子体(LSP)是统一的,同时具有波导共振和LSP的性质,在THz波段下的透射增强效应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通过改变金属薄膜微结构的周期、形状、基底等,可以有效的控制THz辐射的透射。一维金属线栅、二维周期金属孔和二维周期金属块分别在THz偏振片、THz带通滤波片和THz带阻滤波片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引言 | 第12-13页 |
1.2 THz波的特殊性质 | 第13页 |
1.3 THz辐射的应用 | 第13-15页 |
1.3.1 医学领域 | 第13-14页 |
1.3.2 无损检测 | 第14页 |
1.3.3 环境监测 | 第14页 |
1.3.4 宽带移动通讯与星际间通讯 | 第14页 |
1.3.5 THz波成像 | 第14-15页 |
1.3.6 其他领域 | 第15页 |
1.4 THz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5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6 参考文献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太赫兹波的产生和探测 | 第20-50页 |
2.1 引言 | 第20页 |
2.2 THz波的产生 | 第20-35页 |
2.2.1 电子学方法产生THz波 | 第20-23页 |
2.2.2 光学方法产生THz波 | 第23-35页 |
2.3 THz 波的探测 | 第35-45页 |
2.3.1 连续THz信号的探测 | 第35-37页 |
2.3.2 超短THz脉冲的探测 | 第37-4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5页 |
2.5 参考文献 | 第45-50页 |
第三章 实验装置及数据处理 | 第50-72页 |
3.1 引言 | 第50-51页 |
3.2 几种常用的THz时域光谱实验系统 | 第51-60页 |
3.2.1 泵浦-探测(pump-probe)系统 | 第51-53页 |
3.2.2 透射型太赫兹时域光谱(Transmission THz-TDS)系统 | 第53-58页 |
3.2.3 时间分辨太赫兹时域光谱(Time-resolved Terahertz spectroscopy)系统 | 第58-60页 |
3.3 提取材料光学常数的原理 | 第60-65页 |
3.3.1 块状样品的光学参数的提取 | 第61-62页 |
3.3.2 导电膜的光学参数的提取 | 第62-64页 |
3.3.3 时间分辨太赫兹光谱中光学参数的提取 | 第64-65页 |
3.4 材料光学参数的拟合 | 第65-69页 |
3.4.1 Lorentz模型 | 第66页 |
3.4.2 Drude模型 | 第66-67页 |
3.4.3 Drude-Lorentz模型 | 第67页 |
3.4.4 Drude-Smith模型 | 第67-68页 |
3.4.5 有效介质理论 | 第68-69页 |
3.5 小结 | 第69页 |
3.6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第四章 THz波的主动控制 | 第72-91页 |
4.1 引言 | 第72页 |
4.2 改变超短脉冲的中心波长对产生的THz辐射的影响 | 第72-79页 |
4.2.1 理论模型 | 第72-74页 |
4.2.2 实验装置和结果 | 第74-77页 |
4.2.3 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 第77-79页 |
4.3 改变超短脉冲的波形对产生的THz辐射的影响 | 第79-89页 |
4.3.1 飞秒脉冲整形技术简介 | 第79-80页 |
4.3.2 Dazzler简介 | 第80-84页 |
4.3.3 整形后的飞秒脉冲对产生的THz波的影响 | 第84-89页 |
4.4 小结 | 第89页 |
4.5 参考文献 | 第89-91页 |
第五章 宏观材料对太赫兹波的被动调制 | 第91-123页 |
5.1 引言 | 第91页 |
5.2 块状晶体对THz辐射的调制 | 第91-98页 |
5.2.1 铌酸锂晶体简介 | 第91-92页 |
5.2.2 铌酸锂晶体在太赫兹波段下的双折射 | 第92-96页 |
5.2.3 铌酸锂晶体对太赫兹波的调制 | 第96-98页 |
5.3 导电薄膜对THz辐射的调制 | 第98-105页 |
5.3.1 研究背景 | 第99页 |
5.3.2 光学中的阻抗匹配 | 第99-101页 |
5.3.3 导电膜对THz脉冲的调制 | 第101-105页 |
5.4 光激发样品对THz辐射的调制 | 第105-118页 |
5.4.1 n型不掺杂的硅片在THz波段下的性质 | 第107-108页 |
5.4.2 n型不掺杂硅片的时间分辨太赫兹光谱 | 第108-114页 |
5.4.3 硅片光激发层对THz波的调制的时间分辨太赫兹光谱 | 第114-118页 |
5.5 小结 | 第118-119页 |
5.6 参考文献 | 第119-123页 |
第六章 亚波长金属微结构对太赫兹波的被动调制 | 第123-148页 |
6.1 引言 | 第123页 |
6.2 太赫兹波段下亚波长金属微结构的透射机制 | 第123-128页 |
6.2.1 表面等离子体 | 第124-126页 |
6.2.2 Rayleigh异常 | 第126页 |
6.2.3 波导共振 | 第126-127页 |
6.2.4 局域化表面等离子体(LSP) | 第127-128页 |
6.3 一维金属光栅对THz波的调制 | 第128-132页 |
6.4 二维周期金属孔对THz波的调制 | 第132-142页 |
6.4.1 矩形孔的周期对太赫兹波透射的影响 | 第133-134页 |
6.4.2 矩形孔的尺寸对太赫兹波透射的影响 | 第134-137页 |
6.4.3 金属孔的基底对太赫兹波透射的影响 | 第137-138页 |
6.4.4 入射光的角度对太赫兹波透射的影响 | 第138-140页 |
6.4.5 入射光的偏振对太赫兹波透射的影响 | 第140-141页 |
6.4.6 分析与讨论 | 第141-142页 |
6.5 二维周期金属块对THz波的调制 | 第142-144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44-145页 |
6.6 参考文献 | 第145-148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48-150页 |
7.1 本论文总结 | 第148-149页 |
7.2 对未来的展望 | 第149-150页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150-152页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会议 | 第152-153页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 | 第153-154页 |
致谢 | 第154页 |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
ABS541519,这篇论文共154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
46.2。
不是会员,
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
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
77。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