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育性相关基因在三类小麦雄性不育系中的表达研究

小麦论文 雄性不育系论文 育性基因论文 半定量分析论文 败育关键时期论文
论文详情
雄性不育是利用杂种优势的重要途径之一,对粮食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小麦育种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单位面积的小麦产量,因此小麦雄性不育机理的研究对小麦生产和育种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本研究用两种K型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和一种YS型温敏不育系为实验材料,测定了在人工控温条件下培养的实验材料中,三个育性相关基因在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量变化趋势,主要结果如下:基因AY914051和基因AY660990与试验中的1B/1R类不育系、非1B/1R类不育系和YS型雄性不育系的育性均存在相关性;编码磷酸乙醇胺-N-甲基转移酶的基因FJ803924与非1B/1R类不育系的育性相关,但是与另外两种雄性不育系小麦的育性转换关系不明显。磷酸乙醇胺-N-甲基转移酶在小麦和水稻中均有表达,且此酶已经被证明与水稻的育性有关。在三类雄性不育系材料中,育性基因的表达差异在减数期就已出现;雄性不育系材料败育的关键时期为单核期或者减数期到单核期之间;单核期往往是育性基因的表达量最高峰或育性基因基因表达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的转折时期。在相同实验材料、相同发育时期的前提下,高温培养下的基因表达量总是要高于低温条件下的基因表达量;同一不育系材料在高低温下同时期的基因表达量差异要远大于对应的保持系;基因表达的高低温差异表现在表达量和表达时期两种方式上;非1B/1R类K型不育系及其保持系的基因表达量受温度影响的程度远大于1B/1R类K型不育系及其保持系。YS型雄性不育系败育有可能是低温改变了某些育性相关基因的表达时期,导致某些重要的基因产物表达量在需要时候不足所致。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27页
    1.1 杂种优势第10-12页
        1.1.1 杂种优势的生物学定义第10页
        1.1.2 杂种优势的表现和特点第10页
        1.1.3 杂种优势的遗传学解释第10-12页
            1.1.3.1 显性假说第10-11页
            1.1.3.2 超显性假说第11-12页
    1.2 小麦杂种优势第12-16页
        1.2.1 国内外杂交小麦的研究进展第12-13页
        1.2.2 小麦杂种优势的主要利用途径第13-16页
            1.2.2.1 以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为基础的“三系法”第14页
            1.2.2.2 以于化学杀雄剂为基础的“两系法”第14-16页
            1.2.2.3 以光(温)敏雄性不育系为基础的“两系法”第16页
    1.3 小麦雄性不育系的研究进展第16-21页
        1.3.1 小麦常规“三系”雄性不育系的研究进展第16-18页
        1.3.2 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的研究进展第18-21页
            1.3.2.1 温度控制型小麦雄性不育系第18-19页
            1.3.2.2 光照周期控制型小麦雄性不育系第19-20页
            1.3.2.3 温度、光照周期共同控制型小麦雄性不育系的选育第20-21页
    1.4 小麦雄性不育的机理研究第21-27页
        1.4.1 小麦雄性不育的细胞学研究第21-22页
        1.4.2 雄性不育的生理生化研究第22-24页
            1.4.2.1 物质代谢与细胞质雄性不育第22-24页
            1.4.2.2 能量代谢与雄性不育第24页
        1.4.3 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分子基础第24-27页
            1.4.3.1 叶绿体 DNA 与细胞质雄性不育第24-25页
            1.4.3.2 线粒体与细胞质雄性不育第25页
            1.4.3.3 核基因与细胞质雄性不育第25-27页
第二章 几类小麦雄性不育材料中的总RNA 含量变化测定第27-32页
    2.1 材料与处理第27页
        2.1.1 材料第27页
        2.1.2 材料培养及取材方法第27页
        2.1.3 取材方法第27页
    2.2 实验步骤第27-28页
        2.2.1 总 RNA 的提取第27-28页
        2.2.2 总RNA 的检测与总量计算第28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8-30页
        2.3.1 总RNA 的提取质量检测第28-29页
        2.3.2 总 RNA 含量变化趋势第29-30页
    2.4 小结第30-32页
第三章 两个育性相关基因在几类小麦雄性不育材料中的表达研究第32-41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32-35页
        3.1.1 材料第32-33页
        3.1.2 实验方法与步骤第33-35页
            3.1.2.1 材料培养及取材方法第33页
            3.1.2.2 总 RNA 的提取与检测第33-34页
            3.1.2.3 cDNA 第一链的合成与检测第34页
            3.1.2.4 半定量表达体系和反应程序第34-35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35-39页
        3.2.1 材料育性结果检测第35页
        3.2.2 总 RNA 的提取与检测第35-36页
        3.2.3 cDNA 第一链的检测第36页
        3.2.4 目标基因引物特异性检测第36-38页
        3.2.5 半定量 PCR 与检测第38-39页
    3.3 小结第39-41页
第四章 一个水稻育性相关基因在小麦雄性不育系中的表达研究第41-49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41-44页
        4.1.1 材料第41页
        4.1.2 方法与步骤第41-44页
            4.1.2.1 材料培养及取材方法第41-42页
            4.1.2.2 总 RNA 的提取与检测第42页
            4.1.2.3 cDNA 第一链的合成与检测第42-43页
            4.1.2.4 半定量表达体系、引物特异性检测和扩增程序第43-44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44-47页
        4.2.1 材料育性结果检测第44页
        4.2.2 总 RNA 的提取与检测第44页
        4.2.3 cDNA 第一链的检测与目标基因引物特异性检测第44-45页
        4.2.4 半定量 PCR 与检测第45-47页
    4.3 小结第47-49页
第五章 讨论第49-53页
    5.1 总 RNA 含量变化趋势第49页
    5.2 小麦育性相关基因的表达研究第49-50页
    5.3 水稻育性相关基因的表达研究第50-51页
    5.4 实验过程的对比优化第51-53页
第六章 结论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60页
致谢第60-61页
作者简介第61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541819,这篇论文共61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18.3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30.5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