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1.通过检测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组织中IGF-ⅠR, IGF-Ⅰ和IGF-Ⅱ的表达情况,分析IGF-ⅠR, IGF-Ⅰ和IGF-Ⅱ在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2.分析IGF-ⅠR, IGF-Ⅰ和IGF-Ⅱ在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探讨IGF-ⅠR, IGF-Ⅰ和IGF-Ⅱ的表达与大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3.分析IGF-ⅠR, IGF-Ⅰ和IGF-Ⅱ在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探讨IGF系统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1.选取武汉市第八医院经病理学诊断的结直肠癌原发住院病例,查阅病案,将获得的信息逐项填写在拟定的调查表中,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病理学特征等;2.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组织IGF-ⅠR, IGF-Ⅰ和IGF-Ⅱ表达的情况。结合参考文献设置一抗稀释梯度,根据预试验结果确定一抗稀释度;3.免疫组化结果阴阳性判断的截断值根据参考文献确定,两人盲法阅片,对阅片结果进行单人和两人间一致性检验,评价一致性强度。结果1. IGF-ⅠR, IGF-Ⅰ和IGF-Ⅱ在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均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GF-ⅠR、IGF-Ⅱ在癌旁和正常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F-Ⅰ在癌旁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低于正常组织,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 IGF-ⅠR, IGF-Ⅰ和IGF-Ⅱ在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分化程度、Dukes分期、TNM分期、原发肿瘤浸润深度T、局部淋巴结转移情况N的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IGF-ⅠR的表达与肿瘤部位的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 IGF-ⅠR与IGF-Ⅰ在癌组织中表达结果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GF-ⅠR与IGF-Ⅱ在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的差异处于临界状态(P=0.05)。但是IGF-ⅠR与IGF-Ⅰ在癌组织中表达结果的吻合程度较弱(P=0.007),IGF-ⅠR与IGF-Ⅱ在癌组织中表达结果的吻合程度也较弱(P=0.000)。结论1.本研究仅在IGF-ⅠR, IGF-Ⅰ和IGF-Ⅱ在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组织间的表达率上观察到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本研究观察到的IGF系统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并不明显。2.本研究没有观察到IGF-ⅠR, IGF-Ⅰ和IGF-Ⅱ这三个指标的表达与各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阳性关系,其结果均有待于更深一步基础、临床,以及人群的研究来支持和论证。3.相关性分析的结果提示,旁分泌或自分泌,内分泌方式均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