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S模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异构数据可视化共享机制研究与实现

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 G/S模式论文 空间异构数据论文 HGML论文 ICHML论文
论文详情
我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沉淀了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随着全球化大趋势和我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特别是随着现代化和城镇化进程的推移,人口的大流动,网络以及广播电视的普及带来的全民信息化水平的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被遗忘、遭破坏甚至逐渐消失的严重威胁,因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已经刻不容缓。2011年6月1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真正步入了有法可依的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域性、独特性、活态性、传承性、流变性、综合性、民族性等特点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手段必须能够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时间、空间动态变化过程中的传承和演进,从而对珍贵、濒危并具有历史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全面、真实、系统的记录。空间信息技术能够以二维和三维地图为载体,在虚拟空间中再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时空变化过程中形成的遗产形式和内容的真实历史地理信息,并以一种直观的方式向大众展示,实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时空连续性记录和再现。因此,以空间信息技术为核心,借助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以及虚拟现实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切实有效的,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必由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需要保护、传承,更需要传播和共享,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增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和增加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因此,需要建立一个面向大众的、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综合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平台,让人们能够通过各类计算机终端观赏并查阅相关文化信息。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包含的信息博大精深、千姿百态,具有异构、多源、海量等特点,因此需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进行分类、存储、整合,并通过互联网实现网络传播和信息共享,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保护到文化传播的一体化服务。本文针对空间信息技术应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异构数据在存储管理、信息表达、操作控制等方面存在的技术瓶颈,在充分借鉴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的基础上,利用G/S模式实现了将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和空间数据相结合,不仅实现了在客户端的三维可视化展示,而且强调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族性和地域环境,在展示上更直观。并且以HGML为基础,建立了应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数据交换标准规范ICHML,实现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异构空间数据的可视化共享。本文针以四川特有的、濒临灭绝的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例,建立了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平台,实现了对羌族文化遗产资源的多元化保护,形成了民族文化研究的平台,具体成果如下:(1)提了一种于空间信息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技将空间信息技术尤其是G/S模式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仅实现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位、存在区域的描述与虚拟,分布情况的分析与统计,还能够提供基于位置的服务以辅助相关职能部门的决策。并且利用G/S模式解决了空间异构数据在传输和显示共享时的时间复杂度、空间复杂度、网络复杂度以及操作复杂度等瓶颈问题。(2)提了一种客户端聚合服务制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整合制G/S模式是一种专门用于空间信息的网络服务模式,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现有空间信息网络服务模式在海量空间数据的存储、计算、访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基于G/S模式的客户端聚合服务机制能够将分散在各个服务器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汇聚到终端浏览器上,利用空间数据交换标准进行整合和共享,以实现客户端服务功能的聚合。(3)提了一种适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数据交换标准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流程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结构的深入分析,在空间数据的交换标准HGML的基础之上,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特有的数据类型,如传习所、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别等,建立了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数据交换标准规范ICHML,该数据交换标准不但实现了对多源、异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的可视化共享,而且集成了海量空间异构数据。同时该交数据换标准也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采集的指导标准。(4)构建了一个于空间信息技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平台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深入研究,针对羌文化的特点和保护需求,本文利用G/S模式,搭建了一个用于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空间信息综合管理与服务平台。该平台以ICHML作为数据交换标准,汇聚了与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多源异构空间数据和多媒体数据,将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结合,提供了多角度、全方位的展示和交互功能,能够图文并茂的展示羌族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不仅提高了大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参与度,而且有利于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传播。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23页
    1.1 引言第10-11页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3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第13-19页
        1.3.1 国内外非遗保护研究现状第13-16页
        1.3.2 国内外信息技术手段研究第16-18页
        1.3.3 我国非遗保护建设的不足第18-19页
    1.4 课题来源第19-20页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0-21页
    1.6 创新点与研究成果第21-23页
第2章 非遗数据分析与空间异构数据第23-34页
    2.1 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内涵第23-26页
        2.1.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第23页
        2.1.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第23-25页
        2.1.3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紧迫性第25-26页
    2.2 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第26-30页
        2.2.1 羌族的现状和特点第26-29页
        2.2.2 羌文化对保护的需求第29-30页
    2.3 非遗异构数据研究第30-31页
    2.4 异构空间数据共享方式第31-34页
第3章 基于G/S 模式的客户端聚合服务技术研究第34-40页
    3.1 G/S 模式简介第34-35页
    3.2 G/S 模式与云计算的关系第35-38页
    3.3 客户端聚合服务技术第38-39页
    3.4 客户端聚合服务平台特点第39-40页
第4章 基于G/S 模式的异构空间数据共享机制研究第40-55页
    4.1 HGML 的提出第40-45页
        4.1.1 XML 标记语言第40-41页
        4.1.2 GML 标记语言第41-42页
        4.1.3 KML 标记语言第42页
        4.1.4 HGML 标记语言第42-45页
    4.2 HGML 的标准规范第45-54页
        4.2.1 点第46-47页
        4.2.2 线第47-49页
        4.2.3 面第49-51页
        4.2.4 体第51-54页
    4.3 HGML 优势第54-55页
第5章 基于G/S模式的非遗异构数据可视化制研究第55-72页
    5.1 非遗数据的获取第55-57页
    5.2 非遗数据标准规范 ICHML第57-64页
    5.3 非遗异构数据解析器设计第64-66页
        5.3.1 ICHML 解析技术第64-65页
        5.3.2 ICHML 查询技术第65-66页
    5.4 非遗数据三维动态展示第66-70页
        5.4.1 自然环境可视化第67-68页
        5.4.2 文物仿真第68-70页
    5.5 多分辨率表达与LOD 技术第70-72页
第6章 应用实例第72-86页
    6.1 功能设计第72-74页
    6.2 功能实现第74-86页
        6.2.1 羌族非遗资源管理子系统第75-77页
        6.2.2 羌族非遗资源查询展示子系统第77-79页
        6.2.3 羌族非遗资源再现和交互系统第79-81页
        6.2.4 传习所查询子规划系统第81-86页
结论第86-88页
致谢第88-89页
参考文献第89-9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第96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538128,这篇论文共96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28.8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48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