镉对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钾通道、甘氨酸受体的作用以及对AMPA受体介导的兴奋性突触传递的影响
镉论文 EPSC论文 瞬时外向钾电流论文 延迟整流钾电流论文 甘氨酸受体论文 全细胞膜片钳论文 海马
论文详情
镉(Cd2+)是一种常见的环境污染物,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慢性镉暴露会对肾、肺、胃肠道、骨骼以及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损伤。在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在发育期,镉会造成生化和形态学上的改变以及可能由此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在本论文中,我们运用电生理学的方法,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了镉在海马中的神经毒性机制。1)应用全细胞脑片膜片钳技术,我们研究了Cd2+对海马雪氏侧枝到CA1区锥体神经元由AMPA受体介导的谷氨酸能突触传递的作用。AMPA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突触传递及突触可塑性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枢神经系统一些正常的生理过程比如学习记忆,以及一些病理状态都可能涉及到AMPA受体所介导的突触传递的改变。Cd2+以浓度依赖的方式抑制了诱发的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EPSCs),并且增强了双脉冲易化效应和频率易化效应。Cd2+降低了自发兴奋性突触后电流(sEPSCs)的频率和幅度,但是没有影响到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mEPSCs)的频率和幅度。这些作用可能是由于Cd2+抑制了突触前电压依赖的钙离子流入诱发的谷氨酸释放。此外,Cd2+延长了sEPSCs和mEPSCs的衰减相,提示Cd2+的突触后作用位点。我们的结果表明Cd2+影响了海马雪氏侧枝到CA1区锥体神经元由AMPA受体介导的谷氨酸能突触传递以及短时突触可塑性,这可能是镉神经毒性的一个可能机制。2)我们在急性分离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上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研究了Cd2+对瞬时外向钾电流IA和延迟整流钾电流IK的作用。在神经系统,电压门控钾电流对于神经元和神经网络的兴奋性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钾通道功能的改变可能会造成神经元发放特性的变化和异常放电。结果表明Cd2+以浓度依赖的方式可逆地抑制了IA和IK的幅度,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546±59μM和749±53μM,并且Cd2+的抑制作用是电压依赖性的。Cd2+使IA的稳态激活曲线和稳态失活曲线显著右移。与之相比,Cd2+使IK的稳态激活曲线也显著右移但移动程度较小,失活曲线未受到影响。Cd2+延缓了IK的复活,但对IA的复活时间没影响。这些结果提示Cd2+可能是通过与钾通道蛋白上某一特定位点的直接相互作用从而影响IA和IK,而不是通过对细胞膜表面电荷的屏蔽作用来产生效应。Cd2+对电压门控钾电流的作用可能是其神经毒性机制的一个方面,另外本实验表明Cd2+对钾电流的有效浓度与其作用于钙电流的浓度重叠,提示在将其作为钙通道阻断剂时要考虑到其对钾电流的作用是否会对实验结果带来影响。3)我们在急性分离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上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研究了Cd2+对甘氨酸诱导的氯电流(IGly)的作用。甘氨酸受体(GlyR)可以调控CA1区海马神经元的发放以及兴奋性突触传递,GlyR功能的改变会影响到海马整个神经环路的信息处理。我们的结果表明Cd2+以浓度依赖的方式可逆地抑制了IGly,半数抑制浓度IC50和Hill系数分别为1.27mM和0.45。在-60mV到+40mV范围内,Cd2+对IGly的作用是非电压依赖的,并且其反转电位不受影响。对甘氨酸的剂量效应曲线进行双倒数作图,表明Cd2+对IGly的抑制是非竞争性抑制。胞内透析3mM的Cd2+对IGly没有影响表明其作用位点可能在胞外。3mM的Cd2+不能影响Zn2+对IGly的抑制作用,表明Zn2+和Cd2+在甘氨酸受体上的作用位点可能不同。这些结果表明镉抑制了海马CA1区神经元上甘氨酸受体介导的氯电流,有助于我们对镉神经毒性机制的进一步了解。
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海马的结构与功能 | 第15-35页 |
1.1 海马结构基础 | 第15页 |
1.2 海马的突触传递 | 第15-18页 |
1.3 海马与学习记忆 | 第18-33页 |
1.3.1 海马损伤对学习记忆的影响 | 第18-19页 |
1.3.2 海马突触可塑性是学习记忆的神经基础 | 第19页 |
1.3.3 海马突触传递长时程增强 | 第19-29页 |
1.3.4 海马突触传递长时程抑制 | 第29-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5页 |
第2章 电压门控钾通道 | 第35-42页 |
2.1 电压门控性钾通道的分子结构及门控 | 第35-37页 |
2.2 海马神经元上的电压门控钾通道 | 第37-40页 |
2.2.1 瞬时外向钾通道 | 第37-38页 |
2.2.2 延迟整流钾通道 | 第38页 |
2.2.3 内向整流钾通道 | 第38-39页 |
2.2.4 慢失活钾通道 | 第39页 |
2.2.5 钙激活钾通道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第3章 甘氨酸受体 | 第42-50页 |
3.1 GlyR的分子结构 | 第42页 |
3.2 GlyR在CNS中的分布 | 第42-44页 |
3.3 GlyR的配体结合及调制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第4章 镉的生物毒性及其机制 | 第50-61页 |
4.1 镉的理化性质 | 第50页 |
4.2 镉污染的来源 | 第50-51页 |
4.3 镉的一般毒性作用 | 第51-53页 |
4.3.1 镉的肾毒性 | 第51页 |
4.3.2 镉致骨损害 | 第51-52页 |
4.3.3 镉的免疫毒性 | 第52-53页 |
4.3.4 镉的生殖毒性 | 第53页 |
4.4 镉的神经毒性作用 | 第53-55页 |
4.4.1 镉在中枢神经系统(CNS)的吸收和分布 | 第53-54页 |
4.4.2 镉致CNS形态学改变 | 第54页 |
4.4.3 镉对神经递质系统的影响 | 第54-55页 |
4.4.4 镉对行为活动的影响 | 第55页 |
4.5 镉神经毒性作用机制 | 第55-57页 |
4.5.1 镉与钙 | 第55-56页 |
4.5.2 镉与金属硫蛋白(MT) | 第56页 |
4.5.3 镉与活性氧自由基 | 第56页 |
4.5.4 其他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第5章 镉对海马CA1区AMPA受体介导的突触传递的作用 | 第61-75页 |
5.1 引言 | 第61页 |
5.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61-63页 |
5.2.1 脑片的制备 | 第61-62页 |
5.2.2 溶液 | 第62页 |
5.2.3 数据纪录与分析 | 第62-63页 |
5.3 实验结果 | 第63-67页 |
5.3.1 镉抑制了诱发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EPSCs) | 第63页 |
5.3.2 镉对短时突触可塑性的影响 | 第63页 |
5.3.3 镉对sEPSCs和mEPSCs的作用 | 第63-67页 |
5.3.4 镉延长了sEPSCs和mEPSCs衰减相 | 第67页 |
5.4 分析与讨论 | 第67-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第6章 镉对海马CA1区神经元瞬时外向钾电流和延迟整流钾电流的作用 | 第75-88页 |
6.1 引言 | 第75页 |
6.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75-76页 |
6.2.1 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分离 | 第75-76页 |
6.2.2 溶液 | 第76页 |
6.2.3 数据纪录与分析 | 第76页 |
6.3 实验结果 | 第76-82页 |
6.3.1 镉对海马神经元I_A和I_K的抑制作用 | 第76-77页 |
6.3.2 镉对I_A和I_K的抑制作用具有电压依赖性 | 第77页 |
6.3.3 镉对I_A和I_K稳态激活的影响 | 第77页 |
6.3.4 镉对I_A和I_K稳态失活的影响 | 第77-82页 |
6.3.5 镉对I_A和I_K复活的影响 | 第82页 |
6.4 分析与讨论 | 第82-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8页 |
第7章 镉对海马神经元甘氨酸诱导的氯电流的抑制作用 | 第88-97页 |
7.1 引言 | 第88页 |
7.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88-89页 |
7.2.1 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分离 | 第88页 |
7.2.2 溶液 | 第88-89页 |
7.2.3 数据纪录与分析 | 第89页 |
7.3 实验结果 | 第89-90页 |
7.3.1 镉抑制了海马神经元甘氨酸诱导的电流(I_(Gly)) | 第89-90页 |
7.3.2 镉对I_(Gly)电流电压(I-V)曲线的作用 | 第90页 |
7.3.3 镉和锌在海马神经元甘氨酸受体上的作用位点不同 | 第90页 |
7.4 分析与讨论 | 第90-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97页 |
附录 | 第97页 |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
ABS2105735,这篇论文共97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
29.1。
不是会员,
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
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
48.5。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