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长周期光纤光栅的全正色散掺镱光纤激光器研究
全正色散论文 锁模激光器论文 长周期光纤光栅论文 多波长激光论文
论文详情
锁模激光器在基础科学、光通信、测量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许多重要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都需要窄脉宽、高能量、高峰值功率超短脉冲。全正色散(ANDi)锁模光纤激光器,由于其腔型结构简单、脉冲能量高和峰值能量高成为近年来研究高能超短脉冲激光器的热点。本文围绕ANDi掺镱光纤系统展开研究,主要目的是实现ANDi系统的全光纤化、多功能化和实用化,并在此基础上对ANDi系统本身的特性进行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及创新如下:1.利用级联长周期光纤光栅(C-LPFG)作为全光纤结构的光谱滤波器,在全正色散掺镱光纤激光腔中,得到了稳定的重复频率为41.736MHz;输出脉宽为408fs(光栅压缩后),最大脉冲能量为2.03nJ(最大输出能量为84.7mW)飞秒级的锁模激光脉冲输出。其中,C-LPFG起到了脉冲压缩、脉冲稳定和光谱整形的作用,C-LPFG是由CO2激光器制作成的两段LPFG级联而成。2.利用C-LPFG作为全光纤结构的光谱滤波器,成功实现了低重复频率、巨啁啾的被动锁模激光脉冲输出。输出脉冲宽度实现了从2.62ns315ps的可调谐。在最大泵浦功率530mW时,实现了重复频率为2.5435MHz、最大单脉冲能量为49.5nJ、脉宽为2.62ns的巨啁啾被动锁模脉冲。3.首次在ANDi腔中,观察到了稳定的三阶谐波飞秒锁模脉冲掺镱光纤激光器。基于非线性偏振演化(NPE)效应,利用C-LPFG作为光谱滤波器,实现了重复频率为125.39MHz的三阶谐波锁模飞秒激光脉冲。其中,脉冲能量为0.36nJ,脉冲宽度为2.5ps,经过腔外压缩,脉冲可达到310fs。4.实现了稳定的、可调谐的、具有纳秒脉宽的高阶ANDi掺镱被动谐波锁模光纤激光器。谐波锁模阶次最高可达14阶(重复频率为35.497MHz),这是在ANDi系统中,目前报道所知的最高阶次的谐波锁模。利用75m的激光腔长,实现了谐波阶次的连续可调谐,可调谐范围为基频(2.538MHz)14阶次谐波(35.479MHz)。在最大泵浦功率530mW条件下,实现了超模抑制比为23dB、脉冲宽度为1.23ns、最大单脉冲能量为0.97nJ的14阶谐波锁模脉冲输出。进一步说明了高阶谐波的产生不仅与激光的泵浦功率有关,而且还与腔内的色散值(光纤的长度)有关,并通过实验验证得到了最高为21阶次的谐波锁模脉冲。5.在掺镱ANDi腔中,观察到了耗散孤子共振(DSR)现象,即:脉冲的形状为方形,脉冲的宽度随着能量增大而无限制的增加,而脉冲的幅度不发生改变。分别使用75m的激光腔长度和123m激光腔长度进行DSR实验,分别得到了最大脉宽为2.55ns和13.1ns的耗散孤子。发现DSR效应下,孤子脉宽不仅与泵浦功率有关,还与激光腔体长度有关。激光腔长度越长,通过增加泵浦功率得到的耗散孤子脉宽越宽。6.利用相移长周期光纤光栅(PS-LPFG)作为全光纤结构的光谱滤波器,实现了输出锁模脉冲波长的可调谐。通过调节PS-LPFG,分别实现了脉冲激光和连续激光的波长可调谐输出,可调谐范围分别为10.5nm和11.4nm。在泵浦功率为530mw的条件下,得到了平均功率为97mW最大锁模脉冲输出和124mW的最大连续光输出,同时实现了锁模脉冲的脉宽的可调谐,调谐范围为3.6ns1.2ns。波长调谐的过程中,激光器始终工作在锁模状态。7.使用全光纤结构的PS-LPFG,在ANDi系统中,首次实现了可开关双波长被动锁模激光脉冲输出。泵浦功率为530mW时,得到了功率最高的双波长锁模脉冲输出。其中,单脉冲能量为25.76nJ,脉宽为310ps,重复频率为2.499MHz。8.使用全光纤结构的PS-LPFG作为光谱滤波器,在ANDi系统中,实现了可调谐的双波长被动锁模脉冲输出。双波长锁模脉冲的可调谐仅仅通过调节PS-LPFG的曲率就可以实现,每一个波长的可调谐范围为10nm。同时在掺镱ANDi系统中,首次观察到了三波长锁模脉冲输出,得到了最大的三波长锁模脉冲输出能量(64mW)。
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9页 |
1.1 引言 | 第13页 |
1.2 超短激光脉冲的发展 | 第13-16页 |
1.3 光纤激光器的特点 | 第16页 |
1.4 超短脉冲光纤激光器的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1.5 掺镱(Yb~(3+))离子的特点 | 第17-20页 |
1.6 锁模光纤激光器 | 第20-25页 |
1.6.1 光纤激光器锁模 | 第20页 |
1.6.2 被动锁模机制 | 第20-23页 |
1.6.3 锁模脉冲演化 | 第23-25页 |
1.7 全正色散锁模光纤激光器 | 第25-27页 |
1.8 课题的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27-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9页 |
第二章 全正色散锁模激光器的相关理论 | 第39-59页 |
2.1 非线性薛定谔方程 | 第39-48页 |
2.1.1 麦克斯韦方程组 | 第39-40页 |
2.1.2 传输方程的求解 | 第40-48页 |
2.2 薛定谔方程数值求解 | 第48-51页 |
2.2.1 分步傅里叶方法 | 第49-50页 |
2.2.2 有限差分法 | 第50-51页 |
2.3 全正色散锁模光纤激光器 | 第51-57页 |
2.3.1 耗散机制 | 第51-52页 |
2.3.2 全正色散脉冲演化机制 | 第52-54页 |
2.3.3 全正色散锁模光纤激光器的解析解 | 第54-56页 |
2.3.4 全正色散锁模脉冲特点 | 第56-5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59页 |
第三章 长周期光纤光栅 | 第59-84页 |
3.1 光纤光栅的发展 | 第59-60页 |
3.2 长周期光纤光栅在激光器中的应用 | 第60-62页 |
3.3 长周期光纤光栅耦合模理论 | 第62-71页 |
3.4 级联长周期光纤光栅 | 第71-72页 |
3.5 相移长周期光纤光栅 | 第72-75页 |
3.5.1 相移长周期光纤光栅介绍 | 第72-73页 |
3.5.2 相移长周期光纤光栅原理 | 第73-75页 |
3.6 长周期光纤光栅制作与设计 | 第75-78页 |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4页 |
第四章 基于级联长周期光纤光栅带通滤波器全正色散被动锁模激光器 | 第84-98页 |
4.1 基于级联长周期光纤光栅带通滤器实现飞秒 ANDi 脉冲输出 | 第84-89页 |
4.1.1 级联长周期光纤光栅的制作及其特性 | 第84-85页 |
4.1.2 激光实验装置 | 第85-86页 |
4.1.3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86-89页 |
4.1.4 实验总结 | 第89页 |
4.2 纳秒到皮秒级高能量、巨啁啾被动锁模掺镱光纤激光器 | 第89-94页 |
4.2.1 引言 | 第89-90页 |
4.2.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90-94页 |
4.2.3 实验总结 | 第94页 |
本章小结 | 第94-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98页 |
第五章 全正色散高阶谐波锁模掺镱光纤激光器 | 第98-115页 |
5.1 三阶飞秒谐波锁模掺镱光纤激光器 | 第98-103页 |
5.1.1 引言 | 第98-99页 |
5.1.2 实验装置及结果 | 第99-100页 |
5.1.3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100-102页 |
5.1.4 实验总结 | 第102-103页 |
5.2 可调谐高阶次纳秒谐波全正色散锁模光纤激光器 | 第103-109页 |
5.2.1 实验装置及结果 | 第104-105页 |
5.2.2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105-109页 |
5.2.3 实验总结 | 第109页 |
5.3 高阶谐波机理讨论 | 第109-112页 |
本章小结 | 第112-113页 |
参考文献 | 第113-115页 |
第六章 掺镱光纤激光器耗散孤子共振效应 | 第115-125页 |
6.1 引言 | 第115-116页 |
6.2 耗散孤子共振理论模型 | 第116-119页 |
6.3 耗散孤子共振实验装置 | 第119页 |
6.4 不同腔长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119-123页 |
6.4.1 短腔的耗散孤子共振现象 | 第120-122页 |
6.4.2 长腔的耗散孤子共振现象 | 第122-123页 |
本章小结 | 第123-124页 |
参考文献 | 第124-125页 |
第七章 基于相位长周期光纤光栅带通滤波器的多功能全正色散掺镱光纤激光器 | 第125-151页 |
7.1 基于相位长周期光纤光栅的波长可调谐掺镱光纤激光器 | 第125-133页 |
7.1.1 引言 | 第125-126页 |
7.1.2 实验装置 | 第126-128页 |
7.1.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128-132页 |
7.1.4 实验总结 | 第132-133页 |
7.2 可开关、双波长被动锁模全正色散掺镱光纤激光器 | 第133-140页 |
7.2.1 引言 | 第133-134页 |
7.2.2 实验装置 | 第134-135页 |
7.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135-138页 |
7.2.4 可开关双波长锁模物理模型 | 第138-140页 |
7.2.5 实验总结 | 第140页 |
7.3 可调谐双波长全正色散被动锁模掺镱激光器 | 第140-147页 |
7.3.1 引言 | 第140-141页 |
7.3.2 实验装置 | 第141-143页 |
7.3.3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143-146页 |
7.3.4 实验总结 | 第146-147页 |
本章小结 | 第147-148页 |
参考文献 | 第148-151页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51-153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 第153-155页 |
致谢 | 第155-156页 |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
ABS557846,这篇论文共156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
46.8。
不是会员,
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
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
78。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