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地区燕麦与苜蓿混间条播模式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燕麦论文 苜蓿论文 混间条播论文 产量论文 品质论文
论文详情
燕麦和苜蓿是我国西北地区及青藏高原主要的栽培牧草,也是牧区枯草季节重要的饲料来源。本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于2010年4月13日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态养殖场建植人工草地。将燕麦和苜蓿进行混间条播,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并于6月28日和7月9日分两次进行刈割,研究了不同混播方式、混播比例以及刈割时期对燕麦和苜蓿混播草地的株高动态变化、产草量、茎叶比、粗蛋白含量、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等指标的影响。以期寻找一种适合本地及相同气候条件地区的最佳燕麦与苜蓿混播种植模式,为促进关中地区混播草地增产,丰富家畜饲草料来源提供技术支撑。其试验结果如下:1.混播处理对苜蓿的植株生长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但对燕麦的株高动态变化影响较小。燕麦出苗速度快且植株高度随时间变化明显大于苜蓿。燕麦前期生长迅速,6月中旬基本完成营养生长,进入生殖生长,株高保持在70cm左右。苜蓿株高变化从出苗起一直处于缓慢升高趋势,且单播苜蓿的株高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各混播处理。2.在本试验的6种混播处理中,燕麦与苜蓿以3:1间条播的种植模式在两次刈割中均获得了最高的鲜干草产量,鲜草产量分别为1409g/m~2和1045g/m~2,比单播燕麦增产21%和12%;干草产量分别为457g/m~2和390 g/m~2,比单播燕麦增产12%和5%。就播种方式而言间条播比混条播的牧草产量更高,燕麦在混播牧草中的比例大小直接关系着产草量的高低。3.混播处理对牧草鲜干比和含水率没有明显影响(P<0.05)。两次刈割单播苜蓿的鲜干比分别为3.7:1和3.9:1,含水率分别为73%和74%,处理内差异不显著,但与混播牧草相比都差异显著(P<0.05)。两次刈割混播牧草的鲜干比和含水率都比较稳定分别在2.7:1~3.1:1和63%~68%的范围内浮动。4.混播草地的最佳刈割时期为乳熟期。本试验中6月28日刈割时的混合牧草营养品质指标(茎叶比、粗蛋白产量和相对饲用价值)都略优于7月9日刈割。在燕麦乳熟期进行刈割可以获得更高的鲜干草产量。7月9日刈割时的鲜草产量相比6月28日除T8(单播苜蓿)鲜草产量有少量增加外其他各处理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鲜草产量下降的幅度与混播草地中燕麦所占的比例成正相关,且间条播比混条播的减产幅度略大。5.混播各处理对混合牧草的茎叶比和相对饲用价值影响较小,与单播燕麦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7月9日刈割时各处理的茎叶比都有了小幅提升,这说明随着生长时间的延长,混播牧草的相对叶量减少,适口性和品质逐渐降低。6.燕麦与苜蓿以3:1间条播的种植模式在6月28日刈割时获得了最高的粗蛋白产量为38.44g/m~2,比单播燕麦增产8.6%,比7月9日刈割同处理高出19.94%。混播处理对混播草地的粗蛋白含量没有直接影响,各处理的粗蛋白产量差异主要是随产草量的高低而相应变化。在关中地区建植燕麦与苜蓿混播割草地时,应采用燕麦与苜蓿3:1间条播的种植模式,并在燕麦进入乳熟期时进行刈割可以获得最佳的牧草产量和品质。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24页
    1.1 燕麦生产研究概况第12-18页
        1.1.1 燕麦的种植概况第12-14页
        1.1.2 生产加工第14-15页
        1.1.3 燕麦饲用价值第15-17页
        1.1.4 燕麦混播技术第17-18页
    1.2 苜蓿研究概况第18-21页
        1.2.1 苜蓿的种植概况第19页
        1.2.2 苜蓿的研究进展第19-20页
        1.2.3 苜蓿的混播技术第20-21页
    1.3 牧草品质评定第21-22页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2-24页
第二章 不同混间条播模式对牧草产量的影响第24-33页
    2.1 试验地概况第24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24-26页
        2.2.1 试验材料第24页
        2.2.2 试验设计及田间管理方法第24-25页
        2.2.3 测定指标及方法第25-26页
        2.2.4 数据处理第26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6-31页
        2.3.1 不同混间条播模式对混播草地株高动态的影响第26-27页
        2.3.2 不同混间条播模式对混播草地产草量的影响第27-30页
        2.3.3 不同混间条播模式对混播草地鲜干比和含水率的影响第30-31页
    2.4 结论与讨论第31-33页
        2.4.1 不同混间条播模式对牧草株高的影响第31-32页
        2.4.2 不同混间条播模式对牧草产量的影响第32页
        2.4.3 不同混间条播模式对牧草鲜干比和含水率的影响第32页
        2.4.4 刈割时期对混播草地牧草产量的影响第32-33页
第三章 不同混间条播模式对牧草品质的影响第33-43页
    3.1 试验地概况第33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33-35页
        3.2.1 试验材料第33页
        3.2.2 试验设计及田间管理方法第33页
        3.2.3 测定指标及方法第33-35页
        3.2.4 数据处理第35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35-41页
        3.3.1 不同混间条播模式对混播草地茎叶比的影响第35-36页
        3.3.2 不同混间条播模式对混播草地粗蛋白产量的影响第36-38页
        3.3.3 不同混间条播模式对混播草地相对饲用价值的影响第38-41页
    3.4 结论与讨论第41-43页
        3.4.1 不同混间条播模式对牧草茎叶比的影响第41页
        3.4.2 不同混间条播模式对牧草粗蛋白产量的影响第41页
        3.4.3 不同混间条播模式对牧草相对饲用价值的影响第41-42页
        3.4.4 刈割时期对牧草品质的影响第42-43页
第四章 试验结论与建议第43-45页
    4.1 燕麦与苜蓿的最佳混播模式第43页
    4.2 燕麦与苜蓿混播的最佳刈割时期第43-45页
参考文献第45-50页
附录第50-52页
缩写词表第52-53页
致谢第53-54页
作者简介第54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541747,这篇论文共54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16.2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27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