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多孔聚合物 | 第11页 |
1.2 超交联聚合物 | 第11-15页 |
1.2.1 超交联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 第11-14页 |
1.2.2 超交联聚合物的应用 | 第14-15页 |
1.3 超大孔冻凝胶 | 第15-17页 |
1.3.1 超大孔冻凝胶的制备 | 第15-16页 |
1.3.2 超大孔冻凝胶的应用 | 第16-17页 |
1.4 阶层多孔聚合物 | 第17-21页 |
1.5 藕状仿生多孔材料 | 第21页 |
1.6 论文的提出及研究方案 | 第21-23页 |
第二章 超双亲复合冻凝胶的制备及其在油水乳液分离方面的应用 | 第23-35页 |
2.1 引言 | 第23-24页 |
2.2 材料与仪器 | 第24-25页 |
2.2.1 实验材料 | 第24页 |
2.2.2 仪器 | 第24-25页 |
2.3 超双亲复合冻凝胶的制备 | 第25页 |
2.4 超双亲复合冻凝胶表征 | 第25-27页 |
2.4.1 扫描电子显微镜 | 第25页 |
2.4.2 红外光谱测试 | 第25页 |
2.4.3 X射线衍射测试 | 第25页 |
2.4.4 压缩性能 | 第25-26页 |
2.4.5 接触角测试 | 第26页 |
2.4.6 溶剂中的浸润性测试 | 第26页 |
2.4.7 超双亲复合冻凝胶的乳液分离性能 | 第26-27页 |
2.5 结果与讨论 | 第27-33页 |
2.5.1 溶剂的选择 | 第27-28页 |
2.5.2 复合冻凝胶的形貌和物理性能 | 第28-30页 |
2.5.3 复合冻凝胶的润湿性 | 第30-31页 |
2.5.4 超双亲冻凝胶的油水乳液分离性能 | 第31-33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三章 超大孔高比表面积聚二乙烯基苯冻凝胶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 | 第35-49页 |
3.1 引言 | 第35-36页 |
3.2 材料与仪器 | 第36-37页 |
3.2.1 实验材料 | 第36页 |
3.2.2 仪器 | 第36-37页 |
3.3 实验部分 | 第37-38页 |
3.3.1 聚二乙烯基苯冻凝胶前驱体的制备 | 第37页 |
3.3.2 自由基引发聚合后交联 | 第37页 |
3.3.3 傅克反应后交联 | 第37-38页 |
3.4 表征 | 第38-40页 |
3.4.1 红外光谱测试 | 第38页 |
3.4.2 元素分析 | 第38页 |
3.4.3 X-射线粉末衍射 | 第38页 |
3.4.4 扫描电子显微镜 | 第38页 |
3.4.5 BET氮气吸附测试 | 第38页 |
3.4.6 CO_2吸附测试 | 第38-39页 |
3.4.7 有机污染物的吸附 | 第39-40页 |
3.5 结果与讨论 | 第40-47页 |
3.5.1 聚二乙烯基苯冻凝胶的制备 | 第40-42页 |
3.5.2 冻凝胶孔结构的表征 | 第42-44页 |
3.5.3 冻凝胶对CO2的吸附性能 | 第44-45页 |
3.5.4 冻凝胶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性能 | 第45-4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四章 傅克加成冷冻聚合制备含氟阶层多孔聚合物 | 第49-57页 |
4.1 引言 | 第49-50页 |
4.2 材料与仪器 | 第50页 |
4.2.1 实验材料 | 第50页 |
4.2.2 仪器 | 第50页 |
4.3 实验部分 | 第50-51页 |
4.4 表征 | 第51页 |
4.4.1 红外光谱 | 第51页 |
4.4.2 核磁共振 | 第51页 |
4.4.3 气体吸附测试 | 第51页 |
4.5 结果与讨论 | 第51-55页 |
4.5.1 溶剂的影响 | 第51-52页 |
4.5.2 聚合温度的影响 | 第52页 |
4.5.3 催化剂的影响 | 第52-53页 |
4.5.4 功能单体的影响 | 第53-55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5.1 结论 | 第57-58页 |
5.2 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71页 |
致谢 | 第71-73页 |
附录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