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司马迁《史记》与孔子的精神感应

司马迁论文 史记论文 孔子论文
论文详情
孔子在我国哲学史、教育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但是作为一代哲人,他在汉武帝以前并没有受到人们十分的推崇,自司马迁开始他才被尊为“至圣”。观览《史记》,孔子及儒家思想在司马迁心目中是崇高的、庄严的。孔子并非诸侯,司马迁却把他列为“世家”。司马迁推崇孔子,并把自己写作《史记》比作孔子作《春秋》,在《史记》中多次引用孔子及其《春秋》的言语,深受孔子实事求是的治史态度和寓论于史的修史方法的影响。司马迁对孔子的情感有其特殊性,他们的精神是相同的,他们的心灵是呼应的。从《史记》中可以看出,司马迁与孔子有着深厚而又复杂的精神联系。这种精神感应既有共鸣之处,也存在着明显的疏离。司马迁对孔子是崇拜的,同时又为尊父亲遗命,要立志做“第二个孔子”,写“第二部《春秋》”。但随着社会客观和主观等因素的影响,司马迁也随之改变了自己的写作初衷,最终他选择了与孔子不相同的治史道路,这种个性的选择,也造就了他举世瞩目的成就,并在我国史学和文学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独特的贡献。本文旨在通过《史记》中孔子形象引出司马迁创作《史记》的初衷以及在后期写作中的变化,并对创作《史记》前后的差别原因加以探究,以期进一步具体分析司马迁对孔子及儒学思想精神的传承和“成一家之言”的开创,从而更加准确地把握司马迁《史记》的精神谱系及其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巨大贡献。本文拟从五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绪论阐释了本文题旨以及相关研究成果;第二部分主要是对《史记》中的孔子形象、孔门弟子群像进行整理、提取、分类,进而分析司马迁对儒家学说的态度;第三部分详细分析了司马迁写《史记》的初衷及变化,并探究所产生的原因及影响;第四部分进一步分析了司马迁对前人的继承和发展,即不但继承了“春秋笔法”,而且独创了“太史公笔法”,进而形成了“一家之言”;最后的结语部分总结了本文的主旨。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0-16页
    1.1 司马迁及《史记》总体成就概述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第11-13页
    1.3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第13-16页
2《史记》中孔子形象及相关书写第16-29页
    2.1 《孔子世家》:司马迁式的孔子第17-22页
        2.1.1 学问渊博、传道授业第17-18页
        2.1.2 政治理想与才能第18-20页
        2.1.3 坎坷遭遇,“不用”悲剧第20-22页
    2.2 《仲尼弟子列传》:孔门弟子群像第22-24页
        2.2.1 颜回第22-23页
        2.2.2 子贡第23-24页
    2.3 《史记》中的孔子言论第24-29页
        2.3.1 大量征引,熔铸成文第24-25页
        2.3.2 对儒家学说并不盲从第25-29页
3 司马迁《史记》写作初衷及变化第29-38页
    3.1 写作初衷及改变第29-32页
    3.2 《史记》写作初衷改变的原因第32-35页
        3.2.1 客观原因第32-34页
        3.2.2 主观原因第34-35页
    3.3 班氏父子对司马迁的指责第35-37页
    3.4 司马迁《史记》写作初衷及变化所产生的影响第37-38页
4 从“春秋笔法”到“太史公笔法”第38-42页
    4.1 继承“春秋笔法”第38-39页
    4.2 独创“太史公笔法”第39-41页
    4.3 关于“成一家之言”第41-42页
5 结语第42-44页
参考文献第44-46页
附录 A: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第46-47页
致谢第47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614449,这篇论文共47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14.1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23.5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