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班主任的情感素质研究

情感素质论文 班主任论文 中小学论文 调查论文 多层线性分析论文 实验研究论文
论文详情
班主任是中小学的一个重要教育角色,其工作与学校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全面发展、办学特色彰显等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特别是在新时期,班主任工作更是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教育部文件指出,班主任工作应该视为主业。因此,如何保障和提升班主任的专业素质就成为学界研究和教育实践共同关注的问题。但以往的研究与实践主要侧重于班主任的认知技能培养,忽视或缺乏班主任的情感素质提升。中小学班主任的情感素质是指其在任职前后多种因素的影响下,经班主任工作实践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基本的,与班主任工作特点相应的、积极的情感心理特征。它在班主任专业素质中占有重要地位,甚至具有基础性与核心性地位。然而这方面的研究以往十分匮乏,特别是缺少相关的实证研究。所以,对中小学班主任的情感素质开展系统的包括实证在内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以这一现实问题为基点,以学术创新为目标,以扎实的研究过程和有效的研究方法为根本,对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开展了理论指导下的系列实证研究。研究中注重两个“结合”和体现三个“统一”:研究方法上的逻辑推演与实践归纳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研究过程中的继承与创新相统一,科学研究与实践应用相统一,知识掌握与素养提升相统一。研究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1.旨在理论建构的思辨研究。在搜集、学习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的内涵、结构、特点进行了理论阐述。2.旨在工具开发的问卷编制研究。按照测量学的要求,通过严格的程序和规范的操作,编制了国内首份《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问卷》。3.旨在现状了解的调查研究。以《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问卷》为工具,对上海地区54所中小学的1576名班主任的情感素质进行了调查。4.旨在成因探索的多水平研究。以自编、改编的问卷为研究工具,运用多层线性模型(HLM)方法,对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多水平分析。5.旨在作用探究的电生理研究。运用生物反馈仪,以自编的情景故事为刺激材料,对中小学班主任的情感素质从电生理学方面进行了实验室研究。6.旨在实践改善的干预性研究。以四个学校的班主任为对象,进行了一个学期的现场实验研究,考察了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干预提升的可行性。从心理学视角对班主任情感素质所进行的上述系列研究,不但拓展了已有研究领域,而且取得了开创性问卷编制及其它实证研究成果,对于认识、把握、提升班主任情感素质,进而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具有重要价值。具体而言,本文通过研究得到如下的结论:1.中小学班主任的情感素质具有立体、层次结构,呈现出自然性与社会性相统一、稳定性与可塑性相统一等多方面的特点。2.编制的《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指标,可以作为测查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的有效工具。3.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的现状总体尚可,但仍需提高。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在性别、任教学段、所任学科、教龄、职称、学历、担任班主任时间长短上存在着显著差异。中小学班主任的总情感素质、道德情感、理智情感、人际情感、生活情感、情感能力在性别与教龄上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4.多水平模型分析表明,班主任自身人格特点、家庭态度、读书状况、教师生活满意度对班主任情感素质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教师关系、领导风格对不同学校班主任的情感素质差异具有预测作用,学校声誉对于教师变量与班主任情感素质之间的关系具有不同影响。5.实验室研究表明,情感素质与情景故事在血容量振动幅度这一生理指标上的交互作用达到显著水平,进而说明,班主任情感素质对其在情景故事上的反应具有一定影响,。6.中小学班主任的情感素质可以通过干预得到有效提升,以团体研修及个别指导的方式实施的情感陶冶、情绪辅导等措施是有效的干预手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1页
引言第16-20页
一、文献综述第20-75页
    1 情感素质第20-44页
        1.1 素质第20-27页
        1.2 心理素质第27-32页
        1.3 情感素质第32-44页
    2 教师情感素质第44-61页
        2.1 教师素质第44-48页
        2.2 教师心理素质第48-51页
        2.3 教师的情绪与情感第51-61页
    3 班主任情感素质第61-75页
        3.1 关于研究对象——班主任第61-62页
        3.2 班主任的专业素质第62-69页
        3.3 班主任的心理素质第69-70页
        3.4 班主任的情感素质第70-75页
二、本研究的基本框架第75-86页
    1 问题的提出与假设第75-78页
    2 研究的目标与内容第78-80页
    3 研究的路线与方法第80-83页
    4 研究的意义与创新第83-86页
三、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的理论研究第86-97页
    1 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的内涵第86-88页
    2 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的结构第88-92页
    3 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的特点第92-97页
        3.1 班主任情感素质是先天性与后天性的统一第92-93页
        3.2 班主任情感素质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第93页
        3.3 班主任情感素质是稳定性与可塑性的统一第93-94页
        3.4 班主任情感素质是内隐性与外显性的统一第94-95页
        3.5 班主任情感素质是共同性与差异性的统一第95-97页
四、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问卷的编制研究第97-133页
    1 引言第97-98页
    2 方法第98-104页
    3 结果第104-128页
        3.1 开放式调查第104-108页
        3.2 词语评定调查第108-110页
        3.3 初始问卷编制与试测第110-111页
        3.4 探索性分析第111-117页
        3.5 验证性分析第117-124页
        3.6第124-128页
    4 讨论第128-132页
        4.1 问卷的结构分析第128-130页
        4.2 问卷信效度分析第130-132页
    5 结论第132-133页
五、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现状的调查研究第133-154页
    1 引言第133页
    2 方法第133-135页
    3 结果第135-147页
        3.1 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的总体状况第135页
        3.2 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的性别差异第135-136页
        3.3 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的学段差异第136-137页
        3.4 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的学科差异第137-138页
        3.5 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的教龄差异第138-140页
        3.6 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的岗龄差异第140-141页
        3.7 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的学历差异第141-142页
        3.8 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的职称差异第142-143页
        3.9 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在各变量上的交互影响第143-147页
    4 讨论第147-153页
        4.1 总体状况第147-148页
        4.2 差异比较第148-153页
        4.3 交互影响第153页
    5 结论第153-154页
六、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影响因素的多水平研究第154-175页
    1 引言第154页
    2 方法第154-158页
    3 结果第158-172页
        3.1 描述统计量第159-161页
        3.2 零模型估计第161-162页
        3.3 水平1 变量的影响结果第162-168页
        3.4 水平2 变量的影响结果第168-172页
    4 讨论第172-174页
        4.1 个体变量的影响第172-173页
        4.2 学校变量的影响第173-174页
    5 结论第174-175页
七、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的实验研究(一)第175-192页
    1 引言第175-177页
    2 方法第177-182页
    3 结果第182-185页
        3.1 故事与基线之间的差异第182-183页
        3.2 三类故事之间的差异第183-184页
        3.3 情感素质与三类故事之间的交互作用第184-185页
    4 讨论第185-191页
        4.1 实验材料的有效性及实验程序的合理性第185-187页
        4.2 情景故事引起的生理反应差异第187-189页
        4.3 不同情感素质班主任对情景故事的反应第189-191页
    5 结论第191-192页
八、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的实验研究(二)第192-203页
    1 引言第192-193页
    2 方法第193-195页
    3 结果第195-199页
        3.1 独立样本的干预效果第195-197页
        3.2 配对样本的干预效果第197-199页
    4 讨论第199-202页
        4.1 实验干预的独立样本分析第200-201页
        4.2 实验干预的配对样本分析第201-202页
    5 结论第202-203页
九、总结与展望第203-219页
    1 总讨论第203-211页
    2 总结论第211-212页
    3 研究反思第212-215页
    4 教育启示第215-216页
    5 研究展望第216-219页
结语第219-220页
参考文献第220-251页
附录第251-263页
    附录1:班主任情感特征调查问卷第251-252页
    附录2:情感素质评定问卷第252-253页
    附录3:情感素质样例征集问卷第253-254页
    附录4:问卷题目初稿第254-255页
    附录5:情感素质初始问卷第255-256页
    附录6:情感素质正式问卷第256-257页
    附录7:教师职业倦怠量表第257-258页
    附录8:情感素质影响因素调查问卷第258-259页
    附录9:学校氛围问卷第259-260页
    附录10:现场实验干预具体方案第260-261页
    附录11:情景故事第261-262页
    附录12:故事评定问卷第262-263页
后记第263-269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第269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539653,这篇论文共269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80.7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134.5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