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加载条件下混凝土的次加载面模型的研究

混凝土论文 循环加载论文 次加载面论文 曼辛效应论文
论文详情
现阶段,适用于单调加载的混凝土本构模型的研究相对成熟,适用于循环加载的模型——由于建模难度大——还有较大的研究空间。本文采用次加载面理论建立混凝土的适用于循环荷载的本构模型。此前尚未见到用次加载面理论研究混凝土的力学行为的文献报道。对于所建本构模型,选用了两类加载方式共4条路径进行验证:一种是沿偏平面循环加载,另一种是保持三个轴向应力比固定进行循环加载。为了与实验结果比较,将该模型编制成Fortran程序。对于沿偏平面加载,在偏量空间中,模型与实验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吻合较好;在球量空间中,二者差别略大。对于循环比例加载,在上升段模型与实验吻合的较好,在下降段误差较大。模型能够模拟混凝土的曼辛效应和棘轮效应。
致谢第5-6页
中文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1 引言第10-17页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0页
    1.2 混凝土的本构关系研究现状第10-14页
        1.2.1 弹性理论模型第11页
        1.2.2 塑性理论模型第11-12页
        1.2.3 断裂力学模型第12页
        1.2.4 损伤力学模型第12-13页
        1.2.5 基于内时理论模型第13页
        1.2.6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本构模型第13-14页
    1.3 几种加载路径的描述第14-16页
        1.3.1 混凝土的单轴加载第14页
        1.3.2 混凝土的双轴加载第14页
        1.3.3 混凝土的三轴加载第14-15页
        1.3.4 混凝土的循环加载第15-16页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主要内容第16-17页
        1.4.1 研究目的第16页
        1.4.2 主要内容第16-17页
2 循环塑性模型第17-23页
    2.1 循环塑性模型需满足的力学条件第17-18页
        2.1.1 连续性条件第17页
        2.1.2 光滑条件第17页
        2.1.3 曼辛效应第17-18页
        2.1.4 棘轮效应第18页
    2.2 几种循环塑性模型的剖析和比较研究第18-23页
        2.2.1 多面模型第19页
        2.2.2 无限多面模型第19页
        2.2.3 两面模型第19-20页
        2.2.4 单面模型第20页
        2.2.5 边界面模型第20-21页
        2.2.6 次加载面模型第21-23页
3 次加载面理论第23-32页
    3.1 基本思想第23页
    3.2 假设第23-24页
    3.3 假设的物理解释第24-25页
    3.4 循环塑性模型的建立第25-32页
        3.4.1 正常屈服面第25-26页
        3.4.2 次加载面第26-27页
        3.4.3 本构方程的推导第27-28页
        3.4.4 加卸载准则第28-29页
        3.4.5 模型参数的确定第29页
        3.4.6 程序说明第29-32页
4 模型计算与试验数据对比第32-49页
    4.1 偏平面加载的试验与模型对比第32-43页
    4.2 比例循环加载试验与模型对比第43-49页
5 结论第49页
6 展望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2页
附录A第52-91页
作者简历第91-93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93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634854,这篇论文共93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27.9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46.5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