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1 绪论 | 第16-28页 |
1.1 冬虫夏草及其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1.1 冬虫夏草的无性型研究 | 第16-18页 |
1.1.2 蝙蝠蛾拟青霉的活性及利用现状 | 第18-19页 |
1.2 脂肪细胞概况及脂肪代谢相关通路 | 第19-25页 |
1.2.1 脂肪细胞概况 | 第19-23页 |
1.2.2 成熟脂肪细胞脂肪分解的相关机制 | 第23-25页 |
1.3 非酒精性脂肪肝及其重要调节机制 | 第25-26页 |
1.4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6-28页 |
2 蝙蝠蛾拟青霉菌丝体甲醇提取物中主要成分的含量测定 | 第28-48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8-29页 |
2.1.1 药品和试剂 | 第28页 |
2.1.2 仪器 | 第28页 |
2.1.3 蝙蝠蛾拟青霉菌丝体甲醇提取物(PHME)的制备 | 第28-29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9-32页 |
2.2.1 总糖和还原糖的测定 | 第29页 |
2.2.2 甘露醇测定 | 第29-30页 |
2.2.3 核苷类的测定 | 第30-31页 |
2.2.4 数据处理 | 第31-32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32-46页 |
2.3.1 PHME中糖类的含量 | 第32-33页 |
2.3.2 PHME中甘露醇的含量 | 第33-34页 |
2.3.3 PHME中核苷类的含量 | 第34-46页 |
2.4 讨论 | 第46-48页 |
3 蝙蝠蛾拟青霉菌丝体甲醇提取物及其单体对3T3-L1脂肪细胞脂肪分解的调节及作用机制 | 第48-78页 |
3.1 前言 | 第48页 |
3.2 实验材料 | 第48-50页 |
3.2.1 药品和试剂 | 第48-49页 |
3.2.2 仪器 | 第49-50页 |
3.2.3 细胞株 | 第50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50-57页 |
3.3.1 相关试剂配制 | 第50-52页 |
3.3.2 药物配制 | 第52页 |
3.3.3 3T3-L1前脂肪细胞的培养及诱导分化 | 第52页 |
3.3.4 MTT实验 | 第52-53页 |
3.3.5 油红O染色 | 第53页 |
3.3.6 甘油含量测定 | 第53页 |
3.3.7 RNA的抽提与反转录 | 第53-55页 |
3.3.8 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 | 第55页 |
3.3.9 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 | 第55-56页 |
3.3.10 统计学分析 | 第56-57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57-76页 |
3.4.1 PHME单独处理以及分别与毛喉素和异丙肾上腺素联用时对3 T3-L1成熟脂肪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 第57-58页 |
3.4.2 PHME单独处理以及分别与毛喉素和异丙肾上腺素联用时对3 T3-L1成熟脂肪细胞脂肪分解的影响 | 第58-61页 |
3.4.3 PHME对3T3-L1成熟脂肪细胞脂解相关酶系及转录因子的mRNA表达的影响 | 第61-62页 |
3.4.4 PHME促进3T3-L1成熟脂肪细胞HSL和ERK1/2蛋白的磷酸化 | 第62-64页 |
3.4.5 PHME通过激活cAMP-PKA信号通路促进3T3-L1成熟脂肪细胞脂肪分解 | 第64-66页 |
3.4.6 PHME通过激活ERK-Perilipin信号通路促进3T3-L1成熟脂肪细胞脂肪分解 | 第66-68页 |
3.4.7 腺苷、鸟苷、尿苷、甘露醇和虫草素对3T3-L1成熟脂肪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 第68-69页 |
3.4.8 腺苷、鸟苷、尿苷、甘露醇和虫草素对3T3-L1成熟脂肪细胞脂肪分解的影响 | 第69-71页 |
3.4.9 虫草素分别与异丙肾上腺素和毛喉素联用对3T3-L1成熟脂肪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 第71-72页 |
3.4.10 虫草素分别与异丙肾上腺素和毛喉素联用对3T3-L1成熟脂肪细胞脂肪分解的影响 | 第72-73页 |
3.4.11 虫草素对3T3-L1成熟脂肪细胞脂解相关酶系及转录因子的mRNA表达的影响 | 第73-74页 |
3.4.12 虫草素下调成熟脂肪细胞Perilipin和PPARy蛋白的表达水平 | 第74-7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4 蝙蝠蛾拟青霉菌丝体甲醇提取物和虫草素对油酸钠诱导的HL7702肝细胞脂肪变性的抑制作用 | 第78-93页 |
4.1 前言 | 第78-79页 |
4.2 实验材料 | 第79-81页 |
4.2.1 药品和试剂 | 第79-80页 |
4.2.2 仪器 | 第80页 |
4.2.3 细胞株 | 第80-81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81-83页 |
4.3.1 相关试剂配制 | 第81页 |
4.3.2 药物配制 | 第81页 |
4.3.3 HL7702肝细胞培养以及脂肪变性模型诱导方法 | 第81-82页 |
4.3.4 MTT实验 | 第82页 |
4.3.5 油红O染色 | 第82页 |
4.3.6 甘油含量测定 | 第82页 |
4.3.7 RNA的抽提与反转录 | 第82页 |
4.3.8 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 | 第82页 |
4.3.9 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 | 第82页 |
4.3.10 统计学分析 | 第82-83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83-91页 |
4.4.1 虫草素对HL770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 第83-84页 |
4.4.2 虫草素抑制油酸钠诱导的HL7702细胞脂肪变性 | 第84-85页 |
4.4.3 虫草素对油酸钠诱导的HL7702细胞脂肪变性过程中相关转录因子表达的影响 | 第85-86页 |
4.4.4 虫草素对油酸钠诱导的HL7702细胞脂肪变性过程中能量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86-87页 |
4.4.5 PHME对HL770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 第87-88页 |
4.4.6 PHME抑制油酸钠诱导的HL7702细胞脂肪变性 | 第88-89页 |
4.4.7 PHME对油酸钠诱导的HL7702细胞脂肪变性过程中相关转录因子表达的影响 | 第89-90页 |
4.4.8 PHME对油酸钠诱导的HL7702细胞脂肪变性过程中能量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90-91页 |
4.5 结果与讨论 | 第91-93页 |
5 全文总结 | 第93-96页 |
5.1 研究内容和发现 | 第93页 |
5.2 创新点 | 第93-94页 |
5.3 展望 | 第94-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12页 |
附录Ⅰ 缩略词对照表 | 第112-115页 |
附录Ⅱ 引物序列 | 第115-116页 |
附录Ⅲ 硕士期间学术成果 | 第116-117页 |
致谢 | 第117-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