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气泡图像处理方法及运动特性研究

气液两相流论文 数字图像处理论文 气泡体积论文 轨迹跟踪论文 上升速度论文 流型分类与识别论文
论文详情
气液两相流场的测量是目前多相流体力学研究中的一个难点。其中,水中气泡的运动机理和规律是气液两相流中的基本问题。研究气泡的特征参数及运动特性,对于指导两相流实验系统的设计、有效控制各种化学反应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并有助于进一步深入理解两相流的内部流动机理。本课题运用数字图像处理与分析技术,研究了对水中上升气泡的多种运动特性,主要研究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为了获得不同生成条件下水中气泡的2D平面和3D空间的图像序列,建立了一套可视化两相流场图像采集实验系统;分别对图像的去噪、二值化、填充、边缘检测等预处理算法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背景像素点传染的气泡填充算法,实现了对边缘不闭合气泡的良好填充,进而实现了气泡特征参数的顺利提取;并通过对实验图像进行标定处理,计算了图像的缩放系数。在此基础上,对气泡的运动特性进行了研究和讨论。(2)利用图像技术对初始生成气泡的体积进行了计算,通过分析实验测量数据,提出了改进的气泡生成体积预测模型,解决了气体体积流量由小到大过渡时期的气泡体积难预测的问题,并提高了预测精度;通过对稳定上升时的单气泡进行受力分析,建立受力平衡方程,并结合数字图像测量到的气泡速度、加速度等参数,推导出了稳态上升气泡的体积计算公式;对于存在较弱相互作用的上升气泡,则介绍了一种基于Hough变换的3D气泡椭球体重构的方法,从而可以估测气泡体积。(3)提出了一种将贴标签法、互相关算法和小波多尺度分析法相结合的轨迹跟踪方法,对多个气泡同时上升的情况实现了良好的跟踪,在提高运算速度的同时保证了跟踪精度;观察了气泡轨迹的由线性上升到“之”字形上升,再到螺旋上升的转变过程,并讨论了气泡脱离频率对稳态上升时刻气泡轨迹的影响;通过观察气泡初始生成时期的上升速度曲线的震荡特性,将其划分为4个区域:气泡生长区、速度增长区、速度下降区和气泡稳态上升区,且同一工况下生成的气泡的初始速度在前三个区域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并进一步讨论气泡大小、气泡纵横比和气泡脱离频率对气泡末速度的影响,表明气泡的末速度与气泡的生成条件和气泡上升时的变形程度密切相关。(4)通过观察不同气体流量下生成气泡的高速图像,以气泡生成的周期性和气泡间相互作用的表现形式为依据,将气泡的生成流型分为5类:单气泡上升、气泡间存在相互作用但不发生聚并、气泡间存在聚并与破碎、间歇性喷射流、喷射流,对各种流型的运动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提取了基于GLCM和GLGCM的多种图像纹理特征,通过特征选择寻找最优的特征组合方式,并利用SVM多分类器对气泡的生成流型进行识别,实验结果表明StARMiner算法选择的纹理特征组合效果最佳,用于气泡生成流型时的识别率可达96%。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2页
    1.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11页
    1.2 气泡生成过程的研究现状第11-15页
        1.2.1 气泡生成体积的预测第11-14页
        1.2.2 气泡脱离频率的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 单气泡运动形态的研究现状第15-19页
        1.3.1 上升气泡的运动轨迹第15-16页
        1.3.2 上升气泡的运动速度第16-19页
    1.4 气泡生成流型分类的研究现状第19-20页
    1.5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第20-22页
第二章 实验装置及实验过程第22-27页
    2.1 两相流场模拟装置第22-23页
    2.2 图像采集装置第23-26页
        2.2.1 基于Visart 环境下的高速摄像机采集第23-24页
        2.2.2 基于NI 采集板卡的双摄像机采集第24-26页
        2.2.3 实验照明装置第26页
    2.3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三章 图像预处理算法研究第27-47页
    3.1 图像滤波去噪第27-32页
        3.1.1 图像背景的去除第27-29页
        3.1.2 小波去噪第29-31页
        3.1.3 平滑滤波第31-32页
    3.2 图像的二值化第32-33页
    3.3 图像填充第33-37页
        3.3.1 邻域的概念第33-34页
        3.3.2 简单传染算法第34-35页
        3.3.3 改进的传染算法第35-37页
        3.3.4 实验结果对比第37页
    3.4 边缘检测第37-38页
    3.5 气泡特征参数提取第38-40页
    3.6 图像的标定第40-46页
        3.6.1 Visart 环境下高速摄像机采集图像的标定第41-42页
        3.6.2 NI 环境下双摄像机采集图像的标定第42-46页
    3.7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四章 气泡体积的计算第47-69页
    4.1 生成时刻气泡体积的计算第47-55页
        4.1.1 气泡生成体积的图像测量第47-48页
        4.1.2 气泡生成大小的影响因素第48-50页
        4.1.3 气泡生成体积的预测第50-55页
    4.2 上升气泡体积的力学分析算法第55-59页
        4.2.1 气泡的受力分析第55-58页
        4.2.2 基于力学分析的上升气泡体积计算第58-59页
    4.3 上升气泡体积的几何算法第59-66页
        4.3.1 气泡的椭球模型的建立第60-61页
        4.3.2 基于Hough 变换的气泡特征参数提取第61-64页
        4.3.3 基于3D 空间图像的气泡三维重构第64-65页
        4.3.4 气泡三维重构的不确定性分析第65-66页
        4.3.5 基于气泡三维重构的体积计算第66页
    4.4 体积计算结果对比第66-68页
    4.5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五章 上升气泡运动特性研究第69-87页
    5.1 气泡的轨迹跟踪第69-76页
        5.1.1 模板窗口的选择第70-71页
        5.1.2 互相关算法第71-72页
        5.1.3 图像的小波多尺度分析第72-74页
        5.1.4 多气泡上升轨迹跟踪方法第74-76页
    5.2 气泡运动轨迹特性分析第76-80页
        5.2.1 初始生成气泡的运动轨迹特性分析第77-78页
        5.2.2 稳态上升气泡的运动轨迹特性分析第78-80页
    5.3 气泡的上升速度第80-86页
        5.3.1 气泡上升速度的分区第80-82页
        5.3.2 气泡末速度的影响因素第82-86页
    5.4 本章小结第86-87页
第六章 垂直管道中气泡生成流型的分类与识别第87-110页
    6.1 垂直管道中气泡生成流型的分类第87-92页
    6.2 纹理特征的构建第92-101页
        6.2.1 基于灰度共生矩阵的纹理特征构建第93-95页
        6.2.2 基于灰度-梯度共生矩阵的纹理特征构建第95-101页
    6.3 纹理特征的选择第101-104页
        6.3.1 特征归一化第101页
        6.3.2 基于最大类间区分度的特征选择第101-102页
        6.3.3 基于类内类间距离判据的特征选择第102-103页
        6.3.4 基于StARMiner 算法的特征选择第103-104页
    6.4 基于图像纹理特征与SVM 的流型识别第104-109页
        6.4.1 支持向量机分类器的设计第104-105页
        6.4.2 基于不同特征选择方法的流型识别对比第105-109页
    6.5 本章小结第109-110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110-112页
    7.1 总结第110-111页
    7.2 展望第111-112页
参考文献第112-123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123-125页
致谢第125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538563,这篇论文共125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37.5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62.5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