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松与其亲本种多种群在高海拔生境下的苗期适应性

高山松论文 油松论文 云南松论文 高海拔生境论文 苗期适应性论文
论文详情
高山松(Pinus densata)已被大量遗传分子研究证实是云南松(P.yunnanensis)与油松(P. tabuliformis)自然杂交产生的同倍体杂种,在分布上处于高于亲本种海拔的生态位,与亲本种存在明显的生态分化。但尚缺乏三个种在高海拔生态位的实验对比佐证。本试验在高山松典型生境下对三个松种多个种群进行了苗期田间对比实验,以了解种间及种内群体间苗期适应性、生长发育及形态物候的表现和差异,验证高山松是否有优于其亲本种的适应特性,为进一步阐明高山松在高海拔生态位的成种机制提供生态遗传参考。结果表明:大部分苗期适应性指标及生长发育性状在种间及种内群体间存在显著遗传变异,其中10月保存率、封顶率和二次生长率在种间的方差分量有最大值,是体现种间适应性差异的重要指标。出苗率、10月封顶率和越冬保存率在种内群体间的变异分量有较高值,显示了种内群体间的适应性差异。油松的封顶率和保存率为最高,云南松相应指标为最低值,高山松的适应性指标居于亲本种之间,其出苗率、保存率高于云南松,低于油松;封顶期晚于油松30天左右,而云南松不封项;在苗木生长表现高山松超过亲本种,苗木叶子红色和紫色比例上也大于亲本种,且2年生苗木有二次生长;云南松各项指标表现均低,一年生苗在越冬后初生针叶茎段干枯,第二年苗干由上胚轴部(子叶部位)重新萌芽生长。在林芝试验条件下,高山松分布区东部的种群在出苗率、发芽势和保存率上高于其他高山松种群;云南松两批试验的多数种群苗木不封顶;油松各种群全部封顶,但在群体间的封顶时期有一定差异,高海拔和分布区北部种群较先进入封顶期。研究表明在高山松适生区林芝的苗期试验条件下,油松苗木封顶早,而生长期短;云南松不封顶,一年茎枯死;高山松较油松有更长的生长期,比云南松有更强的适应性,可能是其在高海拔生境下发展成种的部分因素。本实验为探讨高山松高海拔生境适应性起源提供了一定实验依据。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引言第8页
1 植物同倍体杂交物种形成适应性研究进展第8-16页
    1.1 同倍体杂交物种形成理论第8-9页
    1.2 同倍体杂交物种形成的研究方法第9-10页
        1.2.1 形态学方法第9页
        1.2.2 分子标记技术第9-10页
    1.3 木本植物适应性的研究第10-12页
        1.3.1 苗期对比试验第10-11页
        1.3.2 主要适应性指标第11-12页
    1.4 高山松研究进展第12-15页
        1.4.1 高山松杂种起源的研究第12-14页
        1.4.2 高山松生理生态适应性的研究第14-15页
    1.5 主要研究目标与内容第15-16页
2 研究材料与方法第16-20页
    2.1 试验地点第16-17页
    2.2 试验材料第17-18页
    2.3 试验设计第18页
    2.4 测定指标第18页
    2.5 统计分析第18-20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0-34页
    3.1 适应性指标在种间与种内群体间的分析第20-30页
        3.1.1 高山松与亲本种种间均值分析第20页
        3.1.2 一年生苗木与二年生苗木性状指标均值分析第20页
        3.1.3 第一批试验材料与第二批试验材料一年生苗木苗期适应性性状均值分析第20页
        3.1.4 苗期适应性性状指标在种间及种内群体间的变异第20-21页
        3.1.5 苗期适应性各性状指标间的相关分析第21页
        3.1.6 苗期适应性在9个种群间的变异第21-28页
        3.1.7 苗期适应性在24个种群间的变异第28-30页
    3.2 生长发育性状在种间及种内群体间的分析第30-31页
        3.2.1 高山松与亲本种种间均值分析第30页
        3.2.2 生长发育性状在种间的变异第30页
        3.2.3 苗期生长发育性状在2010试验中9个种群间的变异第30-31页
    3.3 形态特征及物候期在种间的变异第31-34页
4 讨论第34-40页
    4.1 3个松种的苗期适应性变异第34-36页
        4.1.1 南海拔生境下3个种的苗期适应性差异及生态学基础第34-35页
        4.1.2 高山松在本土生境下的苗期适应性特征第35-36页
    4.2 苗期生长发育性状在3个种间的变异第36-38页
        4.2.1 高海拔生境下3个种的生长发育差异及生态学基础第36-37页
        4.2.2 高海拔生境对生长发育性状的选择作用第37-38页
    4.3 种内群体间的苗期性状指标变异第38-40页
        4.3.1 云南松种内群体间适应性及生长发育的变异第38页
        4.3.2 油松种内群体间适应性及生长发育的变异第38页
        4.3.3 高山松种内群体间适应性及生长发育的变异第38-40页
5 结论第40-42页
    5.1 高海拔生境对性状指标的选择作用第40页
    5.2 影响松种间变异的因子分析第40页
    5.3 高山松在本土生境下的适应性及生长发育特征第40-41页
    5.4 油松各群体间在高海拔生境下的遗传变异情况第41页
    5.5 云南松各群体间在高海拔生境下的遗传变异情况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8页
个人简介第48-50页
导师简介第50-52页
致谢第52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637264,这篇论文共52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15.6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26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