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朔矿区厚煤层综放开采注氮对采空区气体分布规律的影响研究

厚煤层论文 指标气体论文 预测预报论文 自然发火论文 临界氧气浓度论文 采空区论文 综放开采论文 注
论文详情
煤炭自燃是煤炭开采中严重的灾害之一,已成为制约高产、高效矿井安全生产与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厚煤层综采放顶煤开采技术的推广,在保障矿井高产高效运行的同时,煤炭自燃火灾的防治工作也显得尤为重要。在综放开采过程中,采空区顶板冒落大,留有大量的浮煤,加之井上下漏风,因而采空区浮煤很容易与漏风流中的氧气发生氧化反应,从而导致采空区浮煤自燃,严重威胁着矿井的安全生产。本文针对平朔矿区井工矿自燃厚煤层综放开采采空区注氮参数是根据经验数据,缺乏科学合理的注氮参数,通过不同氧气浓度下煤的自燃特性参数试验研究,得出了平朔矿区4“煤自然发火的临界氧气浓度,同时通过理论分析、试验研究及现场测定综放工作面采空区注氮前后气体分布规律及采用不同注氮参数对采空区惰化的效果,结合CFD测试技术给出采空区注氮惰化效果,从而优化采空区注氮防灭火技术参数,对减少平朔矿区自燃火灾事故率、提高矿井防灭火技术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为掌握煤层自然发火的特性和早期预测预报的指标,对4#煤层煤样进行了程序升温氧化试验。实验结果表明:平朔井工一矿4“煤层产生CO的临界温度(指煤样在升温氧化过程中检测到CO浓度急剧变化点的温度)为80。C,C2H4出现的温度为120℃,H2出现的温度为90。C,且其生成量随温度的上升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C2H2出现的温度高于220℃。因此,平朔井工一矿4#煤层指标气体应在使用CO的前提下,结合C2H4和C2H2作为综合判断指标,对煤自然发火的不同阶段及其发展态势进行预测预报。2、为掌握煤层自然发火的临界氧气浓度,对4#煤层煤样进行了不同氧气浓度下的程序升温氧化试验。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煤氧化环境中氧气浓度(18%、12%、10%、8%、5%)的降低,CO、C2H4生成的初始温度呈现“滞后效应”,相对滞后10℃,其生成量相对变化10%-80%。根据平朔井工一矿4“煤层煤样在不同氧气浓度下程序升温氧化过程中指标气体CO生成的初始温度与氧气浓度之间的线性回归关系y=94.54272-3.21029x,推断出4“煤层自然发火的临界氧气浓度为5%,为优化采空区注氮参数提供依据。3、通过在平朔井工一矿14107综放工作面铺设束管监测系统,同时利用自主研发的移动式束管采样系统及地面气体分析化验系统,对采空区气体进行现场监测,监测结果表明未注氮条件下开采采空区中O:浓度(体积分数)分布界限对应位置为:散热带≥18%,<14m;氧化带5%-18%,14-255m;窒息带<5%,>255m。注氮条件下开采采空区中O:浓度(体积分数)分布界限对应位置为:散热带≥18%,<14m;氧化带5%-18%,14-162m;窒息带<5%,>162m。现场监测结果表明,14107综放工作面注氮前后采空区气体02分布规律发生了变化,体现在采空区“三带”范围中散热带未发生变化,氧化带在注氮后缩短了约93m,对比注氮前后,窒息带也随之提前了93m。4、根据平朔井工一矿按产量计算注氮量的结果,结合国内外类似矿井的相关经验,按注氮流量最大值的原则,14107综采放顶煤工作面的防灭火注氮流量应不小于1460m3/h。5、注氮位置不宜在辅运巷侧工作面后50m内进行,最佳位置应在工作面后80-100m范围内,注氮口移步间距为60m,对惰化采空区氧化带效果明显。为了使采空区氧化带得到更好的惰化效果,根据CFD模拟分析和现场情况,建议工作面采用低流量氮气时应尽量保持连续性注入氮气,避免间断性注氮。
摘要第3-6页
ABSTRACT第6-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0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8页
        1.2.1 煤自燃机理研究第13-15页
        1.2.2 煤层自燃火灾预报技术第15-16页
        1.2.3 煤层自燃防灭火技术第16-18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8-20页
        1.3.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8页
        1.3.2 技术路线第18-20页
第二章 不同氧浓度下煤自燃特性实验第20-36页
    2.1 4~第20-22页
        2.1.1 煤样的工业分析第20-21页
        2.1.2 煤样的真相对密度测试第21页
        2.1.3 煤样的含硫量测定第21-22页
        2.1.4 煤样的自燃倾向性鉴定第22页
    2.2 4~第22-26页
        2.2.1 指标气体优选原则第23页
        2.2.2 试验条件第23-24页
        2.2.3 试验结果及分析第24-26页
    2.3 4~第26-34页
        2.3.1 试验条件第27-28页
        2.3.2 试验结果及分析第28-34页
    2.4 本章小结第34-36页
第三章 厚煤层综放开采采空区气体分布规律第36-48页
    3.1 厚煤层综放工作面概况第36-39页
        3.1.1 工作面地质概况第36-39页
        3.1.2 工作面通风概况第39页
        3.1.3 工作面回采工艺第39页
        3.1.4 煤尘、瓦斯及自燃情况第39页
    3.2 未注氮条件下综放开采采空区气体分布规律第39-47页
        3.2.1 工作面采空区气体监测方案第39-43页
        3.2.2 现场监测数据与结果分析第43-47页
    3.3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四章 注氮对厚煤层综放开采采空区气体分布的影响分析第48-62页
    4.1 注氮条件下综放开采采空区气体分布规律第48-54页
        4.1.1 现场监测数据第49-51页
        4.1.2 结果分析第51-54页
        4.1.3 注氮前后采空区气体分布规律变化第54页
    4.2 厚煤层综放工作面注氮防灭火技术系统第54-57页
        4.2.1 注氮防灭火原理第55页
        4.2.2 工作面采空区注氮防火技术参数的确定第55-56页
        4.2.3 工作面采空区注氮系统布置第56-57页
    4.3 厚煤层综放工作面注氮防灭火技术参数计算第57-60页
        4.3.1 注氮量的选择第57-58页
        4.3.2 注氮口的位置与间距第58-60页
    4.4 本章小结第60-62页
第五章 结论第62-66页
    5.1 主要结论第62-63页
    5.2 展望第63-66页
参考文献第66-70页
致谢第70-7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2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553567,这篇论文共72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21.6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36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