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异黄酮大豆种质资源筛选及相关基因的QTL分析

大豆异黄酮论文 资源筛选论文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论文 重组自交系(RIL)论文 SSR论文
论文详情
大豆异黄酮在防治癌症﹑骨质疏松症﹑心脑血管疾病等方面具有良好功效,近年来引起医药卫生﹑食品﹑农业等领域科技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大豆异黄酮含量性状属于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易受环境影响。筛选大豆异黄酮含量优异种质资源并定位相关基因,可为大豆品质改良、基因克隆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建立了测定异黄酮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并筛选128份东北地区栽培大豆异黄酮种质资源;以“小黑豆(♀)”和“GR8836(♂)”为亲本构建184个家系的F2:9~11重组自交系(RIL)群体,测定4个不同种植环境(2009年北京大田﹑2010年长春大田﹑2010年长春盆栽和2011年长春温室)下的异黄酮总量及各组分含量,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并分析异黄酮含量相关QTL。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大豆异黄酮含量检测方法的建立及验证建立了大豆籽粒异黄酮含量测定的HPLC法。其中,流动相:甲醇-0.4磷酸水(30:70);流速:1mL.min-1,检测波长:254nm;柱温:40℃,进样量:10μL。线性关系R2在0.9994~0.9998之间,回收率在99.29%~100.76%之间且变异系数小于3%。2.东北地区栽培大豆品种籽粒异黄酮含量分析及资源筛选测得东北地区种质资源异黄酮总量的分布范围为0.9135~6.2486μg.mg-1,平均值2.9174μg.mg-1。不同地区大豆品种异黄酮总量分布规律为:黑龙江省>吉林省>东北其它地区,筛选得到高异黄酮品种12份,低异黄酮品种3份。吉林32各组分异黄酮含量表现为:籽粒>60d胚>50d胚>40d胚>花>荚>30d胚>20d胚>叶>根>茎。3. RIL群体大豆异黄酮含量分析RIL群体异黄酮总量在4个环境下的分布范围分别为:0.47~6.27﹑1.60~10.13﹑3.16~10.79和2.04~14.42μg.mg-1,平均值分别为2.44﹑5.23﹑6.15和7.33μg.mg-1。大豆异黄酮含量性状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异黄酮总量与大豆苷﹑染料木苷含量的相关系数都稳定在0.90以上,异黄酮总量及其3种主要组分含量均与蛋白质含量和蛋脂总量呈显著负相关,与脂肪含量呈显著正相关。4. RIL群体大豆异黄酮含量性状的QTL分析构建得到1张覆盖大豆17条染色体﹑总长度为1733cM的遗传连锁图谱,SSR标记间平均距离25.1cM。检测到22个大豆异黄酮含量相关QTLs,遗传贡献率在4.48%~7.87%之间。其中,19个QTLs表现出加性正效应,3个QTLs表现出加性负效应。其中,5﹑4﹑7和6个QTLs和大豆苷﹑黄豆黄苷﹑染料木苷含量和异黄酮总量相关。4﹑12﹑3和9号染色体是大豆异黄酮含量相关QTL分布密集区域。其中,4个QTLs和Satt524相连锁,3个QTLs和Satt009相连锁,2个QTLs分别和Satt353、Satt488、Sat140和Sat319相连锁。其中Satt009附近定位到3个QTLs(q3Dp2、q3Glp1和q3TISOp2),与前人定位到的QTL位点一致。检测到3对影响异黄酮含量上位性QTL,其中,qEGp1和qEGw1影响黄豆黄苷含量,qETISOp1影响大豆异黄酮总量,LOD值分别为:17.50、18.96和21.01,加性效应值分别为:0.1146、0.4567和0.1565,遗传贡献率分别为:3.51%、4.96%和3.01%。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中英文缩略表第12-13页
第1章 引言第13-28页
    1.1 大豆异黄酮研究概述第13-16页
        1.1.1 大豆异黄酮的分类﹑分布及生物学特性第13-14页
        1.1.2 大豆异黄酮生理功能第14-15页
        1.1.3 大豆异黄酮需求现状第15-16页
    1.2 大豆异黄酮测定方法研究进展第16-21页
        1.2.1 大豆异黄酮提取方法研究进展第16-19页
        1.2.2 大豆异黄酮纯化方法研究进展第19页
        1.2.3 大豆异黄酮检测方法研究进展第19-21页
    1.3 大豆异黄酮含量地区分布规律和环境因素影响第21-22页
        1.3.1 大豆异黄酮地区分布规律第21页
        1.3.2 环境因素对大豆异黄酮含量的影响第21-22页
    1.4 大豆异黄酮的遗传特性研究第22-27页
        1.4.1 大豆异黄酮生物合成途径第22-23页
        1.4.2 大豆异黄酮合成关键酶基因和转录因子第23-24页
        1.4.3 大豆异黄酮含量相关性状 QTL 分析研究进展第24-27页
    1.5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27-28页
第2章 大豆异黄酮含量测定 HPLC 方法建立和验证第28-37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8-30页
        2.1.1 供试材料第28页
        2.1.2 供试仪器及试剂第28-29页
        2.1.3 色谱条件及前处理方法的选择第29页
        2.1.4 标准品及样品的制备第29-30页
        2.1.5 HPLC 方法的验证性试验第30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30-36页
        2.2.1 色谱条件的优化第30-33页
        2.2.2 HPLC 方法的验证结果第33-36页
    2.3 讨论第36-37页
        2.3.1 大豆异黄酮提取﹑纯化方法第36页
        2.3.2 HPLC 法的建立及与其他方法比较第36-37页
第3章 东北地区大豆种质资源异黄酮含量分析与筛选第37-44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37页
        3.1.1 供试材料第37页
        3.1.2 测定方法第37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37-42页
        3.2.1 大豆组织样品的测定第37-39页
        3.2.2 大豆异黄酮总量分析第39-40页
        3.2.3 大豆苷含量分析第40页
        3.2.4 黄豆黄苷含量分析第40页
        3.2.5 染料木苷含量分析第40-41页
        3.2.6 大豆异黄酮含量性状的资源筛选第41-42页
    3.3 讨论第42-44页
        3.3.1 东北地区大豆品种异黄酮含量分析与资源筛选第42-43页
        3.3.2 大豆异黄酮含量变化规律探究第43-44页
第4章 大豆异黄酮含量性状的 QTL 分析第44-68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44-49页
        4.1.1 RIL 群体的构建第44页
        4.1.2 大豆品质性状含量的测定第44页
        4.1.3 总 DNA 的提取第44-45页
        4.1.4 引物第45-46页
        4.1.5 PCR 扩增第46页
        4.1.6 SSR 分析第46-49页
        4.1.7 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第49页
        4.1.8 QTL 分析及命名方法第49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49-66页
        4.2.1 亲本材料大豆异黄酮含量分析第49-51页
        4.2.2 RIL 群体大豆异黄酮含量分析第51-54页
        4.2.3 异黄酮、脂肪和蛋白质含量性状间的相关分析第54-57页
        4.2.4 多态性引物的筛选第57-58页
        4.2.5 遗传连锁图谱构建结果第58-61页
        4.2.6 异黄酮含量性状 QTL 定位结果分析第61-65页
        4.2.7 异黄酮含量性状 QTL 上位互作效应结果分析第65-66页
    4.3 讨论第66-68页
        4.3.1 定位结果与前人结果对照分析第66页
        4.3.2 QTL 分析工作展望第66-68页
第5章 全文结论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7页
作者简介第77-78页
科研成果第78-79页
致谢第79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586567,这篇论文共79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23.7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39.5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