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祭》的调式化和声与织体形态探析

金湘论文 《金陵祭》论文 调式化和声论文
论文详情
金湘<1935->是我国当代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创作于2005年的《金陵祭》是一部宏大的史诗性交响乐作品。本文拟从这部作品的调式化和声语言及织体形态入手,对其在作品中的主要运用方式及其特点进行研究。本文共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作曲家及作品介绍。本章分为三节,第一节是对作曲家生平及其创作进行简介。第二节介绍金湘“建立中华乐派”的相关创作观念。第三节为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及整体创作特征分析,其中,后者分别从曲式、和声、织体以及配器四个方面加以概述。第二章:调式化和声语言。本章共分为四节,第一节提及性阐述调式化和声与调性化和声的区别。第二节就作品中出现的调式化和弦结构作分类分析,主要划分为三度叠置和弦、非三度叠置和弦两种结构类型。第三节调式化和声进行中,阐述作品中的调式化非功能性和声进行、三全音或小二度关系对调性中心音的支持、调性中心音的贯穿、线性和声思维问题。第四节调性结构就该作品在调式化和声语言中所应用的整体调性布局及其调性运动方式作相应的阐释。第三章:织体形态。本章分为两节,第一节合唱部分的织体形态归纳主要从主调性织体、复调性织体、主调与复调性织体的结合三方面加以提炼。第二节为乐队与合唱部分织体的结合,这一节分为三个小点,分别从乐队与合唱部分相结合的典型织体形态,民族乐器与西洋交响乐队的结合方式,偶然音乐及点描音乐的大胆运用几方面加以相关分析。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引言第8-12页
    一 课题背景第8页
    二 对金湘音乐的研究综述第8-10页
        1 歌剧类第8-9页
        2 交响乐类第9页
        3 艺术歌曲类第9-10页
        4 室内乐类第10页
    三 本文的技术分析难点以及主要研究方法第10-12页
第1章 作曲家及作品介绍第12-18页
    1.1 作曲家简介第12页
    1.2 “建立中华乐派”的创作观念第12-13页
        1 “歌剧思维”的观念第12-13页
        2 音乐创作的“民族性问题”第13页
        3 新音响的探索第13页
    1.3 《金陵祭》作品介绍第13-18页
        1 《金陵祭》的创作背景介绍第13-14页
        2 《金陵祭》的整体创作特征第14-18页
第2章 《金陵祭》的调式化和声语言第18-50页
    2.1 调式化和声与调性化和声的区别第18-19页
    2.2 《金陵祭》中多样化的调式化和弦结构第19-24页
        1 三度叠置和弦第19-20页
        2 非三度叠置和弦第20-24页
    2.3 《金陵祭》的调式化和声进行第24-32页
        1 作品中的非功能性调式化和声进行第24-28页
        2 三全音或小二度关系对调性中心音的支持第28-29页
        3 调性中心音的贯穿第29-30页
        4 线性和声思维第30-32页
    2.4 《金陵祭》的调性结构第32-50页
        1 整体调性布局第33-37页
        2 调性运动方式第37-50页
第3章 《金陵祭》的织体形态第50-74页
    3.1 合唱部分的织体形态归纳第50-58页
        1 主调织体思维第50-54页
        2 复调织体思维第54-56页
        3 主调与复调织体思维相结合第56-58页
    3.2 乐队与合唱部分织体的结合第58-74页
        1 乐队与合唱部分相结合的典型织体形态第58-67页
        2 民族乐器与西洋交响乐队的结合方式第67-72页
        3 偶然音乐及点描音乐的大胆运用第72-74页
结语第74-76页
参考文献第76-78页
附录第78-84页
致谢第84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615069,这篇论文共84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25.2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42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