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气溶胶辐射特性观测研究

激光雷达论文 气溶胶论文 光学厚度论文 消光系数论文 退偏比论文 谱分布论文 高斯分布论文
论文详情
大气气溶胶作为大气的重要组成成分,通过直接、间接和半直接辐射效应调整地气系统辐射收支,进而影响区域和全球气候变化。气溶胶辐射效应是影响气候变化的关键因子,也是引起其不确定性的主要原因之一。气溶胶辐射强迫最大的不确定性仍然是对其时空分布、物理和光学性质等缺乏充分的认识。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作为干旱和半湿润区的过渡带,下垫面状况特殊,气候变化敏感。但是这一地区观测点比较稀疏,也是气溶胶观测研究的薄弱环节。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长时间连续气溶胶观测分析对理解该地区气溶胶时空分布、物理和光学特性等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支撑,也为深入认识气溶胶辐射特性和全球气候变化提供基础理论依据。本文利用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SACOL,Semi-Arid Climate and Environment Observatory of Lanzhou University)Mie散射激光雷达(CE-370-2)和双波长偏振激光雷达(L2S-SM II)观测资料,分析了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气溶胶垂直分布和时间演变特征。然后利用粒径谱仪(APS-3321)、PM10监测仪(TEOM RP1400a)结合HYSPLIT-4轨迹模式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气象观测资料研究了气溶胶浓度、谱分布、PM1o浓度、气流路径及PM10浓度与气象要素的关系。最后利用Mie散射理论结合数浓度谱、积分浑浊度仪观测资料计算分析了沙尘和采暖期气溶胶散射系数随粒径的分布特征。观测分析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主要结论如下:(1)利用2006~2011年激光雷达(CE-370-2)观测资料,分析表明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气溶胶光学厚度3-5月和11-12月偏大,6-10月偏低。气溶胶光学厚度春季最大,为0.42;冬季次之,为0.36;秋季为0.30;夏季最小,为0.21。气溶胶光学厚度频数最大分布于0.30附近,且具有显著的季节差异。该区气溶胶主要分布于2km以下,其中1km以下占绝大多数。对流层底部(2km以下)气溶胶消光系数白天偏大,夜间偏小。气溶胶垂直分布夏季最高,秋季次之,冬季最低。沙尘过程,气溶胶主要分布于3km以下,强沙尘天气时,气溶胶可达到6km以上高度。沙尘气溶胶光学厚度演变趋势与近地面PM1o质量浓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两者相关系数为0.75。采暖期气溶胶光学厚度(0.2-0.5)相对背景期的(0.08-0.15)偏大,日变化趋势呈双峰结构,气溶胶集中分布于lkm以下。(2)利用双波长偏振激光雷达(L2S-SM II)观测资料,分析可知偏振激光雷达可很好地区分气溶胶和云,并基本可以区分出冰云、水云以及冰水混合状云。干净大气气溶胶532nm退偏比为0.10,沙尘气溶胶为0.30,采暖期气溶胶为0.13。沙尘气溶胶包含较多的不规则粗粒子,采暖期气溶胶主要由近似球形的细粒子组成。(3)对比地基激光雷达(L2S-SM II)与星载激光雷达(CALIOP)观测,晴天无沙尘条件下,两者观测结果基本一致,2km以上相对偏差不超过25%,2km以下偏差较大,主要由边界层气溶胶水平分布非均一性所引起。沙尘条件下,L2S-SM II与CALIOP均可观测到沙尘层,但两者观测到沙尘的高度和强度有差异,3km以下相对偏差低于35%,3km以上超过50%。(4)利用2007~2009年粒径谱仪(APS-3321)观测资料,分析得到气溶胶质量浓度5月最大,6月最小;数浓度1月最大,4月最小。春季质量浓度偏高,数浓度偏低,与沙尘天气有密切的关系;冬季质量浓度和数浓度均偏高;夏秋季质量浓度和数浓度均偏低。该区气溶胶98%以上为细粒子。气溶胶质量浓度谱分布呈双峰结构,峰值中心分别为0.72和5.05μm;数浓度谱分布呈典型的单峰结构,峰值中心为0.72μm。沙尘天气,粒径为2.5~10.0μm的粗粒子数目显著增加,气溶胶质量浓度和数浓度谱分布均呈单峰结构。采暖期气溶胶质量浓度谱和数浓度谱分布与背景期谱分布相似,但浓度明显偏大。(5)利用2008年中美沙尘暴联合观测实验PM1o浓度资料和HYSPLIT-4轨迹模式结合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SACOL(半干旱区)和张掖(干旱区)PM1o质量浓度和气流路径特征。两地PM1o质量浓度5月最大,4月次之,6月最小,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逐日变化具有较大波动性。4月SACOL地区0.5km高度气流以西路和东南路为主,张掖以西路和西南路为主;5月SACOL主导气流为西北路和北路,张掖为西路,SACOL气流经过张掖上空;6月SACOL气流以北路和南路为主,张掖为西北路。两地4km高度均为西北气流。PM10质量浓度与近地面风向风速有密切的关系,与垂直风速和降水量具有很好的负相关,近地面逆温层是导致22:00PM10浓度偏高的主要因素。(6)利用Mie散射理论结合数浓度谱等观测资料,分析了气溶胶散射系数随粒径的分布特征。沙尘气溶胶散射系数随粒径呈高斯分布,PM2.5和PM10对散射系数的贡献分别为20.95%和83.88%,粒径为2.5~10.0μm的粒子对沙尘气溶胶散射系数有重要作用;采暖期气溶胶散射系数随粒径呈近似的高斯分布,PM2.5和PM10的对散射系数贡献分别为66.23%和91.93%,细粒子对气溶胶散射系数有重要作用。
摘要第3-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7页
    1.1 气溶胶辐射特性研究现状第13-16页
        1.1.1 沙尘气溶胶辐射特性第14-15页
        1.1.2 煤烟型气溶胶辐射特性第15-16页
    1.2 气溶胶垂直分布研究现状第16-17页
    1.3 黄土高原气溶胶观测和研究第17页
    1.4 本文工作和创新点第17-19页
    1.5 资助项目和使用资料第19-21页
        1.5.1 资助项目第19页
        1.5.2 使用资料第19-21页
    参考文献第21-27页
第二章 观测仪器和处理方法第27-40页
    2.1 站点第27-28页
    2.2 仪器第28-32页
        2.2.1 激光雷达系统第28-31页
        2.2.2 太阳光度计第31页
        2.2.3 空气动力学粒径谱仪第31页
        2.2.4 PM_(10)监测仪第31-32页
    2.3 研究方法第32-36页
        2.3.1 激光雷达观测数据反演方法第32-34页
        2.3.2 激光雷达反演结果对比验证第34-35页
        2.3.3 轨迹分析法第35-36页
    2.4 小结第36-37页
    参考文献第37-40页
第三章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气溶胶垂直分布观测研究第40-55页
    3.1 研究概述第40页
    3.2 气溶胶光学厚度和消光系数垂直廓线演变特征第40-48页
        3.2.1 气溶胶光学厚度演变特征第41-45页
        3.2.2 气溶胶垂直结构演变特征第45-48页
    3.3 沙尘气溶胶光学特性观测研究第48-50页
    3.4 采暖期气溶胶光学特性观测研究第50-51页
    3.5 小结第51-53页
    参考文献第53-55页
第四章 偏振激光雷达气溶胶辐射特性观测分析第55-75页
    4.1 引言第55-56页
    4.2 偏振激光雷达气溶胶光学特性探测第56-65页
        4.2.1 干净大气气溶胶探测第56-59页
        4.2.2 沙尘气溶胶探测第59-62页
        4.2.3 采暖期气溶胶探测第62-65页
    4.3 地基激光雷达L2S-SM Ⅱ与星载激光雷达CALIOP观测比较第65-71页
        4.3.1 晴天无沙尘条件下气溶胶观测对比第66-67页
        4.3.2 沙尘气溶胶观测对比第67-70页
        4.3.3 L2S-SM Ⅱ与CALIOP对比方法第70-71页
    4.4 小结第71-73页
    参考文献第73-75页
第五章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气溶胶浓度和谱分布观测研究第75-87页
    5.1 引言第75-76页
    5.2 气溶胶浓度和谱分布特征第76-79页
        5.2.1 气溶胶数浓度和质量浓度统计变化特征第76-77页
        5.2.2 气溶胶数浓度分级特征第77-78页
        5.2.3 气溶胶质量浓度谱和数浓度谱分布特征第78-79页
    5.3 沙尘气溶胶浓度和谱分布特征第79-81页
    5.4 采暖期气溶胶浓度和谱分布特征第81-83页
    5.5 小结第83-85页
    参考文献第85-87页
第六章 SACOL和张掖地区PM_(10)浓度对比分析第87-104页
    6.1 研究概述第87-88页
    6.2 站点、仪器和资料第88-89页
        6.2.1 站点和仪器第88页
        6.2.2 资料第88-89页
    6.3 观测分析第89-94页
        6.3.1 SACOL与张掖地区PM_(10)质量浓度对比第89-91页
        6.3.2 SACOL与张掖地区气流路径对比第91-94页
    6.4 PM_(10)质量浓度统计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第94-101页
        6.4.1 PM_(10)质量浓度统计特征第94-97页
        6.4.2 PM_(10)质量浓度与气象要素的关系第97-101页
    6.5 小结第101-102页
    参考文献第102-104页
第七章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气溶胶散射特性与粒径的关系第104-117页
    7.1 研究概述第104-105页
    7.2 计算流程第105-106页
    7.3 沙尘气溶胶散射特性与粒径的关系第106-109页
        7.3.1 计算结果与观测资料对比分析第106-107页
        7.3.2 沙尘气溶胶散射系数与粒径的关系第107-108页
        7.3.3 沙尘个例分析第108-109页
    7.4 采暖期气溶胶散射特性与粒径的关系第109-112页
        7.4.1 计算结果与观测资料对比分析第109-110页
        7.4.2 采暖期气溶胶散射特性与粒径的关系第110-111页
        7.4.3 采暖期个例分析第111-112页
    7.5 小结第112-114页
    参考文献第114-117页
第八章 总结和讨论第117-121页
    8.1 总结第117-120页
    8.2 讨论和展望第120-121页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和参加的项目第121-123页
致谢第123-124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559570,这篇论文共124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37.2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62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