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废弃物高温好氧堆肥和厌氧消化工艺研究

有机废弃物论文 高温论文 好氧堆肥论文 固态厌氧消化论文
论文详情
我国畜禽粪便和剩余污泥等有机废弃物排放量日益增加,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这些有机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是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本论文利用好氧堆肥处理畜禽粪便,研究了饲料添加剂卡巴多斯在堆肥中的降解和其对堆肥过程的影响;利用高温固态厌氧消化处理剩余污泥,并探究了消化过程中的氨抑制现象。具体结论如下:(1)26天的好氧堆肥实验结果表明,堆肥腐熟后卡巴多斯含量降低了78.9%;氯化铁的添加没有对卡巴多斯的降解产生影响,其中卡巴多斯含量在堆肥腐熟后降低了75.6%。通过对堆肥过程中pH、VS、总氮、可溶性磷等指标的分析发现,卡巴多斯对好氧堆肥过程没有产生明显影响。通过XRD分析证实了堆肥过程中磷酸铵镁的形成,通过红外光谱(FTIR)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探究了堆肥过程中易降解有机物的降解过程。(2)高温固态厌氧消化的周期仅为30天,初始VS累积产气量可达到538.80mL/g。高浓度氨氮会对厌氧消化产生抑制作用,抑制机理可能是系统中游离氨对产甲烷菌的毒害。通过XRD分析发现了厌氧消化过程中磷酸铵镁的形成,通过SEM分析探究了消化过程中稻草秸秆的降解。(3)高温固态厌氧消化能够降低剩余污泥中病原菌指示微生物的浓度。实验结果表明,剩余污泥中的大肠杆菌和粪大肠杆菌数量在消化结束后分别减少了65%及84%。但消化前后污泥中都发现了沙门氏菌的存在,消化残渣仍需要做进一步处理。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致谢第8-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0页
    1.1 研究背景第13页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第13-18页
        1.2.1 有机废弃物的现状及其处理方法第13-15页
        1.2.2 好氧堆肥的应用与发展第15-16页
        1.2.3 厌氧消化的机理及其研究现状第16-18页
    1.3 课题研究目的、意义与研究内容第18-20页
        1.3.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8页
        1.3.2 研究内容第18-20页
第二章 卡巴多斯对畜禽粪便高温好氧堆肥的影响研究第20-34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0-23页
        2.1.1 实验材料第20-21页
        2.1.2 实验方法第21-22页
        2.1.3 仪器和测定方法第22-23页
    2.2 高温好氧堆肥中卡巴多斯的降解和氯化铁的影响第23-25页
    2.3 卡巴多斯对高温好氧堆肥过程的影响第25-30页
        2.3.1 堆肥前后样品常规指标的变化第25-26页
        2.3.2 对堆肥过程中 p H 的影响第26-27页
        2.3.3 对堆肥过程中 V S 的影响第27-28页
        2.3.4 对堆肥过程中总氮的影响第28-29页
        2.3.5 对堆肥过程中可溶性磷的影响第29-30页
    2.4 高温好氧堆肥降解过程中不同组分的特征分析第30-33页
        2.4.1 X 射线衍射分析第30-31页
        2.4.2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第31-32页
        2.4.3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第32-33页
    2.5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三章 剩余污泥高温固态厌氧消化中的氨抑制现象研究第34-48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34-37页
        3.1.1 实验原料第34页
        3.1.2 实验装置与实验设计第34-36页
        3.1.3 仪器与测定方法第36-37页
    3.2 结果与讨论第37-43页
        3.2.1 氨氮浓度第37-39页
        3.2.2 单天产气量第39-40页
        3.2.3 累积产气量第40-41页
        3.2.4 甲烷含量第41页
        3.2.5 挥发性脂肪酸含量第41-42页
        3.2.6 pH 的变化第42-43页
    3.3 高温固态厌氧消化过程中不同组分的降解特征分析第43-46页
        3.3.1 XRD 分析第43-44页
        3.3.2 SEM 分析第44-46页
    3.4 高温固态厌氧消化中的氨抑制机理第46-47页
    3.5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四章 高温固态厌氧消化中的病原菌指示微生物变化第48-58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48-53页
        4.1.1 大肠杆菌的测定第48-49页
        4.1.2 粪大肠杆菌的测定第49-50页
        4.1.3 沙门氏菌的测定第50-53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53-57页
        4.2.1 大肠杆菌和粪大肠杆菌的变化第53-54页
        4.2.2 沙门氏菌的变化第54-57页
    4.3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58-60页
    5.1 结论第58页
    5.2 创新点第58-59页
    5.3 展望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专利第67-68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2607871,这篇论文共68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20.4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34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