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纳秒紫外脉冲激光微抛光理论与技术的研究

激光微抛光论文 纳秒脉冲激光论文 金属材料论文 激光能量密度论文 激光光斑论文 实时控制论文 数值模
论文详情
金属材料的激光抛光处理是近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在电子设备、精密机械、仪器仪表、医疗器械等领域都得到广泛的应用。本论文针对金属材料激光微抛光需求,主要研究对金属材料激光微抛光过程的理论及数值模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激光能量密度的实时控制方法,进而自主设计完成了激光微抛光系统,利用此系统对不锈钢、钛(Ti)、镍(Ni)等三种金属材料进行激光微抛光的试验研究,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主要完成的工作如下:基于一维瞬态热传导基本方程对激光微抛光中热力学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了激光微抛光过程的准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并利用有限差分法对不锈钢316L、钛和镍等三种金属材料激光微抛光进行了模拟分析和计算,并对激光微抛光的工艺参数和抛光后表面形貌的变化进行了预测。为了能够获取较好的微抛光效果,研究了获取最佳激光能量密度的方法,采用两个激光器(用于抛光的高功率脉冲激光器,用于检测的低功率连续激光器)的激光能量密度实时控制方案,为获得较好的抛光效果奠定了基础。设计并搭建了双激光器的激光微抛光试验系统。实现了共轴光路的激光能量密度实时反馈控制。并利用该系统对不锈钢、镍和钛等三种金属材料进行抛光实验,研究分析了激光能量密度、扫描速度、离焦距离、重叠率等几个主要因素对微抛光效果的影响。利用优化的工艺参数进行了抛光实验,得到了较好的抛光效果:不锈钢316L抛光后表面粗糙度从592.88nm降低至329.47nm,钛表面抛光后从123. 90nm降低至80.96nm,镍表面抛光后从121.40nm降低至94.41nm。对倾斜和弯曲表面进行激光微抛光试验研究,也得到较好的光滑表面。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2页
    1.1 引言第9-10页
    1.2 激光抛光研究现状第10-12页
    1.3 金属材料激光抛光进展第12-20页
        1.3.1 金属材料激光抛光理论研究现状第12页
        1.3.2 金属材料激光微抛光技术的研究现状第12-16页
        1.3.3 金属材料激光抛光技术的应用现状第16-20页
    1.4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主要内容第20-22页
第二章 金属表面激光微抛光理论及数值模拟分析第22-43页
    2.1 金属材料激光抛光机理第22-24页
        2.1.1 SSM机理第22-23页
        2.1.2 SOM机理第23-24页
    2.2 金属表面激光微抛光过程的理论及数值模拟分析第24-41页
        2.2.1 金属表面微抛光过程的准静态模拟分析第24-30页
        2.2.2 金属表面微抛光过程的动态模拟分析第30-39页
        2.2.3 表面形貌的变化第39-41页
    2.3 本章小结第41-43页
第三章 基于连续激光的激光微抛光能量密度实时控制方法第43-52页
    3.1 最佳微抛光效果的激光能量密度的检测第43-45页
    3.2 激光能量密度控制的关键因素第45-49页
        3.2.1 激光微抛光时光斑和熔融区的关系第45-46页
        3.2.2 激光光斑面积与离焦距离第46页
        3.2.3 离焦距离与脉冲激光能量密度第46-48页
        3.2.4 物镜与脉冲激光能量密度第48-49页
    3.3 利用两个激光的激光能量密度实时控制方法第49-50页
    3.4 本章小结第50-52页
第四章 激光微抛光系统的总体设计第52-70页
    4.1 激光光源第52-55页
        4.1.1 纳秒紫外脉冲激光器第52-54页
        4.1.2 连续激光器第54-55页
    4.2 光学系统第55-58页
        4.2.1 准直器第56-57页
        4.2.2 成像系统与聚焦物镜第57-58页
    4.3 图像采集及激光光斑面积控制模块第58-63页
        4.3.1 模拟信号模块设计第58-61页
        4.3.2 FPGA控制模块第61-63页
    4.4 Z方向微动控制第63-67页
        4.4.1 步进电机模式第63-65页
        4.4.2 压电陶瓷模式第65-67页
    4.5 XY二维运动控制第67-68页
        4.5.1 二维运动控制模块第67-68页
        4.5.2 二维运动平台第68页
    4.6 激光微抛光系统的机械结构设计第68-69页
    4.7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五章 激光微抛光系统的控制软件及特性分析第70-87页
    5.1 激光光斑面积实时控制软件设计第70-77页
        5.1.1 控制信号产生模块第71-72页
        5.1.2 计数及累加模块第72-73页
        5.1.3 比较模块第73-74页
        5.1.4 参考数据读写及数据变换模块第74页
        5.1.5 驱动控制模块第74-77页
    5.2 二维运动控制软件设计第77-79页
        5.2.1 二维运动控制算法第77-78页
        5.2.2 运动控制算法第78-79页
    5.3 激光能量密度实时控制系统的特性第79-86页
        5.3.1 激光光斑、CCD视频以及二值化信号的分析第79-82页
        5.3.2 计算及测量激光光斑面积与能量密度第82-85页
        5.3.3 CCD视频信号二值化阈值与FPGA控制误差范围第85-86页
    5.4 本章小结第86-87页
第六章 金属材料激光微抛光试验及分析第87-107页
    6.1 实验环境第87-89页
    6.2 影响金属材料激光微抛光效果的因素分析第89-98页
        6.2.1 金属表面形貌对激光微抛光效果的影响第89-92页
        6.2.2 扫描速度对激光微抛光效果的影响第92-94页
        6.2.3 离焦距离对激光微抛光效果的影响第94-98页
    6.3 金属材料激光微抛光试验第98-106页
        6.3.1 不锈钢 316L、钛、镍材料的激光微抛光工艺参数第98-101页
        6.3.2 不锈钢 316L、钛、镍材料的激光微抛光第101-106页
    6.4 本章小结第106-107页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107-111页
    7.1 全文总结第107-109页
    7.2 论文创新点第109页
    7.3 工作展望第109-111页
参考文献第111-122页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第122-123页
致谢第123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538673,这篇论文共123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36.9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61.5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