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蛋白热聚集行为控制及其结构表征的研究

大豆蛋白论文 热聚集行为论文 热处理论文 水热处理论文 大豆蛋白聚集体颗粒论文
论文详情
热处理是大豆蛋白加工中常用的手段。热诱导下的蛋白质聚集行为对产品的结构及功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本论文研究了大豆蛋白主要组分β-伴大豆球蛋白(β-conglycinin,7S)和大豆球蛋白(glycinin,11S)在热处理过程中的聚集行为,对加热过程中所形成聚集体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阐述了大豆蛋白溶解性与聚集行为之间的关系,并利用其聚集行为通过控制各种环境因素制备了可用于食品加工的大豆蛋白聚集体颗粒。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运用小角度X-射线散射(SAXS)和分子排阻色谱-小角度静态光散射联用(SEC-LALS)技术对大豆7S和11S蛋白质的热聚集行为进行研究,并对两者所形成的可溶性及不溶性聚集体的绝对分子量、蛋白质颗粒的形状和结构进行表征,揭示了两种聚集体结构的差异与其溶解性的关系。通过Lumry-Eyring成核聚合(LENP)模型对7S和11S的热聚集动力学进行比较,首次发现了7S的热聚集是有限聚集,7S以单体添加的方式形成结构相对松散的可溶性聚集体;11S的热聚集行为与7S不同,其聚集程度较7S高,聚集体间的凝聚作用是11S聚集体形成的主要驱动力,粒径的大幅增加以及聚集体内密度分布的改变使该聚集体成为不溶性聚集体;7S在加热过程中与11S形成复合物,限制了11S的聚集程度,使11S的聚集终止在聚合阶段,从而大幅减少11S由热处理所引起的溶解性损失。疏水作用是加热过程中7S-11S复合物形成的主要驱动力。2)以“人工分子伴侣”SDS和大豆11S进行模型试验,对“人工分子伴侣”抑制大豆蛋白热聚集的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具有双亲性结构的SDS与11S在中性pH条件下通过彼此疏水基团的相互作用形成复合物。11S分子表面的疏水基团被屏蔽,SDS的亲水基团为11S分子带来强大的静电屏障,阻止了11S分子的相互靠近,从而抑制了11S的热聚集。大豆蛋白的热聚集是由分子间的疏水作用与静电斥力的相互关系决定的。屏蔽暴露的疏水基团、同时引入亲水或带电的基团是抑制大豆蛋白聚集、提高其溶解性的有效策略。3)研究了单独的物理处理对大豆蛋白溶解性的影响,发现了水热处理可大幅提高11S碱性多肽的溶解性。结果表明,在碱性条件下,提高体系的pH值、增加水热处理的压力、延长处理时间、降低体系内的蛋白质含量及离子强度均有利于提高水热处理的增溶作用。对该作用的机理研究发现,不溶性聚集体的结构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得以展开。当温度和压力的条件消失后,展开的蛋白质分子在环境因素以及自身性质的诱导下进行分子重排(rearrange)。对环境因素进行控制,降低蛋白质在此条件下的重聚集程度便可提高水热处理的增溶作用。4)通过在接近11S等电点的pH范围对其进行热处理制备了大豆11S蛋白质聚集体颗粒。结果显示,该聚集体颗粒的平均粒径为157nm,粒径PdI为0.105,该法制备聚集体颗粒的得率约为80%。疏水作用和氢键是形成该聚集体颗粒的主要驱动力。该聚集体颗粒经过干燥、重新悬浮后,在多个pH条件下仍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及热稳定性。此外,该聚集体颗粒具有弱化蛋白质凝胶的作用。5)通过对大豆蛋白凝胶进行高压均质分散制备了大豆蛋白聚集体颗粒。结果表明,该蛋白质聚集体颗粒的粒径及稳定性主要取决于均质pH值和离子强度。当以远离大豆蛋白等电点的pH条件进行均质,可获得稳定、均匀分散于水相体系中的蛋白质聚集体颗粒。该颗粒包埋转谷氨酰胺酶(Microbial transglutaminase,MTGase)后可诱导变性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SPI)交联形成凝胶。表明该颗粒可对活性物质进行包埋及释放,可作为功能成分输送载体应用于食品加工中。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30页
    1.1 引言第14-15页
    1.2 大豆蛋白的组成第15-18页
        1.2.1 β-伴大豆球蛋白第16-17页
        1.2.2 大豆球蛋白第17-18页
    1.3 大豆蛋白的功能特性第18-19页
    1.4 大豆蛋白热聚集的研究第19-23页
        1.4.1 蛋白质聚集第19-21页
        1.4.2 7S 和 11S 热聚集的研究第21-22页
        1.4.3 7S 对 11S 热聚集的影响第22-23页
    1.5 大豆蛋白增溶技术的研究第23-27页
        1.5.1 物理方法第23页
        1.5.2 化学方法第23-24页
        1.5.3 人工分子伴侣辅助折叠第24-25页
        1.5.4 水热处理第25-26页
        1.5.5 多糖与渗透剂第26-27页
    1.6 大豆蛋白聚集体的应用第27-28页
        1.6.1 大豆蛋白凝胶第27页
        1.6.2 蛋白质颗粒的制备第27-28页
    1.7 本研究的立题依据和研究内容第28-30页
        1.7.1 立题依据第28页
        1.7.2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8-30页
第二章 大豆蛋白热聚集动力学的研究第30-50页
    2.1 引言第30-31页
    2.2 实验材料与设备第31页
    2.3 实验方法第31-34页
    2.4 结果与分析第34-49页
        2.4.1 大豆蛋白 7S 和 11S 组分的分离制备第34-35页
        2.4.2 大豆 7S 和 11S 的热变性分析第35-38页
        2.4.3 大豆 7S 和 11S 的热聚集动力学分析第38-40页
        2.4.4 大豆 7S 和 11S 聚集体的结构分析第40-44页
        2.4.5 7S 对 11S 热聚集行为的影响第44-49页
    2.5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三章 人工分子伴侣抑制大豆蛋白热聚集的模型研究第50-66页
    3.1 引言第50页
    3.2 实验材料与设备第50-51页
    3.3 实验方法第51-52页
    3.4 结果与分析第52-64页
        3.4.1 不同表面活性剂对大豆 11S 热聚集的作用第52-54页
        3.4.2 动态光散射分析第54-56页
        3.4.3 SDS 与大豆 11S 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第56-59页
        3.4.4 环境因素对 SDS 分子伴侣活性的影响第59-62页
        3.4.5 SDS 对大豆 11S 蛋白质结构的影响第62-64页
    3.5 本章小结第64-66页
第四章 水热处理提高大豆蛋白溶解性的机理研究第66-82页
    4.1 引言第66页
    4.2 实验材料与设备第66-67页
    4.3 实验方法第67-68页
    4.4 结果与分析第68-80页
        4.4.1 pH 值对水热处理的影响第68-72页
        4.4.2 水热处理对碱性多肽颗粒粒径的影响第72-73页
        4.4.3 水热处理对碱性多肽分子量分布的影响第73页
        4.4.4 水热处理对碱性多肽结构的影响第73-74页
        4.4.5 不同水热处理条件对增溶作用的影响第74-77页
        4.4.6 不同添加剂对水热处理增溶作用的影响第77-80页
    4.5 本章小结第80-82页
第五章 热处理制备大豆 11S 蛋白质聚集体颗粒第82-99页
    5.1 引言第82页
    5.2 实验材料与设备第82-83页
    5.3 实验方法第83-85页
    5.4 结果与分析第85-98页
        5.4.1 大豆 11S 蛋白质聚集体颗粒的制备第85-89页
        5.4.2 形成 11S 蛋白质聚集体颗粒的驱动力第89-90页
        5.4.3 大豆 11S 蛋白质聚集体颗粒的结构第90-92页
        5.4.4 大豆 11S 蛋白质聚集体颗粒的稳定性分析第92-94页
        5.4.5 GDL 诱导 11S 聚集体颗粒冷致凝胶的制备第94-98页
    5.5 本章小结第98-99页
第六章 凝胶分散法制备大豆蛋白聚集体颗粒第99-112页
    6.1 引言第99页
    6.2 实验材料与设备第99-100页
    6.3 实验方法第100-101页
    6.4 结果与分析第101-110页
        6.4.1 均质 pH 值对大豆蛋白聚集体颗粒稳定性的影响第101-103页
        6.4.2 均质离子强度对大豆蛋白聚集体颗粒稳定性的影响第103-104页
        6.4.3 凝胶网络结构的大豆蛋白聚集体颗粒稳定性的影响第104-106页
        6.4.4 大豆蛋白聚集体颗粒表面疏水性分析第106-107页
        6.4.5 大豆蛋白聚集体颗粒的形状第107-108页
        6.4.6 MTGase 的包埋与释放第108-110页
    6.5 本章小结第110-112页
结论与展望第112-115页
参考文献第115-132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32-133页
致谢第133-134页
附件第134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564978,这篇论文共134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40.2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67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