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2浓度增加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水稻论文 CO_2浓度论文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论文 物质生产与分配论文 株高及其构成因素论文 QTL论
论文详情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总产量占我国粮食总产量的40%以上。随着全球大气CO2浓度的日益升高,水稻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将会发生什么变化?如何应对这些变化?这些都是迫切需要回答的重要问题。FACE(Free-air CO2 Enrichment)研究在大田条件下进行,既可保证试验的CO2浓度,还可以使植物的地上、地下部条件与自然条件下一致,是目前研究植物对大气CO2浓度响应的最理想的方法。本研究以粳稻Asominori和籼稻IR24为供试品种,苗期实验利用室內培养箱加富CO2浓度,以原培养箱CO2浓度为对照(380μmol·mol-1),处理设置为700μmol·mol-1,大田实验利用目前我国唯一的FACE研究平台,以大气CO2浓度的370μmol·mol-1为对照(CK),FACE下增加2001μmol·mol-1,主要研究了高浓度CO2对水稻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FACE对水稻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物质生产与分配、株高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FACE下水稻株高及其构成因素的QTL分析,旨在从生理和遗传角度分析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对大气CO2浓度升高的响应,为培育适合未来大气CO2浓度升高条件下的水稻新品种提供理论参考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高浓度CO2(700μmol·mol-1)条件对Asominori和IR24的发芽率及发芽过程中的淀粉酶活性没有影响,使苗高、干物重、粗壮度、根系活力有增加的趋势,根长和根冠比较对照降低;对叶绿素含量和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没有影响;使叶片长度增加,Asominori的长细胞长、短细胞长极显著增加,IR24的短细胞长显著增加。 2.FACE条件下,Asominori和IR24的单株产量、有效分蘖数、穗长、一次枝梗数、每穗实粒数、着粒密度、千粒重、结实率均比对照有增加的趋势。增长幅度依次分别为:单株产量23.46%和33.21%;有效分蘖数10.58%和5.35%;穗长1.88%和9.00%;一次枝梗数2.85%和7.01%;每穗实粒数6.05%和19.57%;着粒密度3.38%和19.00%;千粒重6.12%和5.88%;结实率0.63%和3.22%。两品种的茎蘖数在各个生育时期均比对照有所增加,茎蘖消长速度高于对照,但成穗率比对照降低了9.34%和5.54%,达到显著水平。相关以及通经分析表明:Asominori和IR24的单株有效穗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水平正相关,对单株产量的贡献最大,其次是每穗实粒数。 3.FACE条件下,Asominori与IR24单个主茎及其各组成部位(叶、茎鞘和穗)的干物质积累量在抽穗期及抽穗后的四个时期中均高于对照,增长率依次分别为4.85%~36.66%和14.75%~40.76%。两个品种的叶面积指数在抽穗期比对照增加29.32%和18.52%;成熟期均比对照增加2.56%和34.13%;抽穗期至成熟期的净同化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页
部分缩略语第11-12页
文献综述第12-25页
    1 CO_2浓度升高对植物生长发育影响研究装置的演变第12-15页
        1.1 封闭式实验装置或控制环境实验(Controlled environment,CE)第12-13页
        1.2 开顶式同化箱(Open-top chamber,OTC)第13页
        1.3 FACE系统实验平台(Free-air CO_2 enrichment,FACE)第13-15页
    2 CO_2浓度升高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第15-21页
        2.1 气室条件下CO_2浓度升高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第15-19页
        2.2 FACE条件下CO_2浓度升高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第19-21页
    3 CO_2浓度升高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第21-23页
        3.1 气室条件下CO_2浓度升高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第21-23页
        3.2 FACE条件下CO_2浓度升高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第23页
    4 本实验的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3-25页
第1章 高浓度CO_2对水稻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第25-29页
    1.材料与方法第25页
    2.结果与分析第25-28页
        2.1 CO_2浓度升高对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第25-26页
        2.2 CO_2浓度升高对水稻叶绿素含量及Fv/Fm的影响第26-27页
        2.3CO_2浓度升高对叶片形态结构的影响第27-28页
    3.讨论第28-29页
第2章 FACE条件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第29-39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9-30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0-36页
        2.1 FACE处理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第30-31页
            2.1.1 FACE处理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第30-31页
            2.1.2 FACE条件下产量构成因素的差异第31页
        2.2 FACE处理对水稻分蘖数和成穗率的影响及其与穗数的关系第31-34页
            2.2.1 对分蘖动态的影响第31-33页
            2.2.2 对分蘖消长速度的影响第33页
            2.2.3 对分蘖成穗率的影响第33-34页
        2.3 FACE条件下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相关、通径分析第34-36页
            2.3.1 FACE条件下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相关分析第34页
            2.3.2 FACE条件下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通径分析第34-36页
    3 讨论第36-39页
第3章 FACE对水稻物质生产与分配的影响第39-4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9-40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0-45页
        2.1 FACE处理对水稻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第40-42页
        2.2 FACE处理对水稻物质分配与运转的影响第42-44页
            2.2.1 FACE处理对水稻各组成部分占单个主茎干物重比例的影响第42-43页
            2.2.2 FACE处理对水稻物质运转的影响第43-44页
        2.3 FACE条件下水稻物质生产量与产量的关系第44-45页
    3 讨论第45-48页
第4章 水稻株高及其构成因素对FACE的响应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第48-54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8-49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9-52页
        2.1 FACE处理对水稻株高动态的影响第49页
        2.2 FACE处理对水稻株高构成各因素的影响第49-50页
        2.3 FACE条件下水稻株高及其构成因素的相关和通径分析第50-51页
            2.3.1 FACE条件下水稻株高及其构成因素的相关分析第50-51页
            2.3.2 株高及其构成因素的通径分析第51页
        2.4 FACE条件下水稻株高与经济产量的关系第51-52页
    3 讨论第52-54页
第5章 FACE条件下水稻株高及其构成因素的QTL分析第54-60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4-55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5-58页
        2.1 FACE条件下水稻株高性状的表型特征第55页
        2.2 FACE条件下检测到的QTL位点及其效应第55-57页
            2.2.1 株高第56页
            2.2.2 穗长第56页
            2.2.3 上位第一节间长第56-57页
            2.2.4 上位第二节间长第57页
        2.3 FACE条件下水稻株高及其构成因素QTL之间的相互关系第57-58页
    3.讨论第58-60页
全文讨论第60-64页
全文结论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1607782,这篇论文共71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21.3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35.5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