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Bi(0001)表面上红荧烯晶态膜生长的STM研究

红荧烯论文 扫描隧道显微镜论文 有机分子束外延论文 公度-非公度相变论文 畴壁论文
论文详情
本文设计了一套制备扫描隧道显微镜(STM)探针的自动切断电路,并利用自制的探针在超高真空-低温扫描隧道显微镜(UHV-LT-STM)上系统研究了红荧烯晶态薄膜在半金属Bi(0001)上的生长。首先在Si(111)7*7表面室温沉积20个单原子层(monolayer)的Bi然后在120oC下退火就可以得到非常平整光滑的Bi(0001)薄膜。红荧烯分子(纯度为99%)首先在120oC下经过一整夜的除气,在此基础上在自制的钽舟中进行真空蒸发沉积,生长速率约为每分钟0.1ML。在红荧烯薄膜中我们发现了一类新的相变:分子从高阶的公度相转变到弱的非公度相。前者表现出“格点位于线上”(point-on-line)关系;后者是一种混合相,包含红荧烯的晶态畴和自组装的畴壁。相比于红荧烯晶体的a-b面,晶态畴中存在着极大的各向异性应变。通过改变衬底的温度,发现在室温下畴壁呈现出“之”字型网状结构;而在高温下转变为条状结构。形成不同形状畴壁的原因可以认为是应力释放和转动外延的相互作用力所导致的。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页
第一章 引言第6-14页
    1.1 薄膜的制备方法第6-8页
        1.1.1 磁控溅射法第6-7页
        1.1.2 真空蒸发沉积法第7页
        1.1.3 分子束外延法第7-8页
        1.1.4 其他薄膜制备方法第8页
    1.2 薄膜研究的手段第8-11页
        1.2.1 X 射线衍射分析(XRD)第9页
        1.2.2 X 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第9页
        1.2.3 拉曼光谱分析第9-10页
        1.2.4 扫描电子显微术第10页
        1.2.5 透射电子显微镜第10-11页
        1.2.6 其他表征手段第11页
    1.3 扫描隧道显微镜在材料研究中的优势第11-12页
    1.4 本课题研究背景和内容第12-14页
第二章 实验仪器原理第14-26页
    2.1 仪器组成第14-20页
        2.1.1 真空-低温-减震系统第14-16页
        2.1.2 样品制备系统第16-18页
        2.1.3 探针扫描系统第18页
        2.1.4 外围控制电路系统第18-20页
    2.2 STM 工作原理第20-26页
        2.2.1 量子隧道效应第20页
        2.2.2 隧道成像原理第20-21页
        2.2.3 STM 基本工作模式第21-23页
        2.2.4 STM 扫描参数优化第23-26页
第三章 STM 探针制备及红荧烯晶态薄膜的生长第26-46页
    3.1 STM 探针制备第26-35页
        3.1.1 电化学腐蚀原理第26-27页
        3.1.2 自动切断电路设计第27-30页
        3.1.3 直流液膜法制备纳米级STM 探针第30-35页
    3.2 红荧烯薄膜在 Bi(0001)表面公度-非公度相变第35-46页
        3.2.1 实验第36-39页
        3.2.2 结果与讨论第39-44页
        3.2.3 结论第44-46页
参考文献第46-49页
致谢第49-50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536982,这篇论文共50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15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25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