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1和TIM-3血清水平和基因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相关性研究

系统性红斑狼疮论文 T细胞免疫球蛋白域和黏蛋白域蛋白-1论文 T细胞免疫球论文 蛋白域和黏蛋白域蛋白
论文详情
研究背景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是一种累及全身多系统多脏器、临床表现复杂、病程迁延反复的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死率高,患者生存质量差,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是其主要死因之一。SLE的病因尚未阐明,一般认为其发病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多种免疫异常,如自身反应性T、B淋巴细胞的过度活化、细胞凋亡紊乱、Th1/Th2细胞亚群及其细胞因子网络失衡等导致大量致病性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持续产生,进而引起组织损伤。大量研究显示,遗传因素在SLE发病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基因在不同人群中被证明与SLE易感性有关。T细胞免疫球蛋白与黏蛋白域(T-cell immunoglobulin domain and mucin domain,TIM)家族是2001年发现的新基因家族,主要表达在免疫细胞表面,调节Th1和Th2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人类TIM基因家族位于染色体5q33.2,已确定包括3个基因,分别是TIM-1、TIM-3和TIM-4,3个家族成员紧密成簇地排列在染色体上,中间无其它基因间隔。每一个基因家族成员都编码具有共同基序的跨膜糖蛋白,这些蛋白质都可能是T细胞表面的受体,其基本结构包括信号肽、免疫球蛋白域、黏蛋白域、跨膜区和包含磷酸化位点的胞内尾区。在人类,TIM-1和TIM-3是TIM蛋白的重要成员,前者选择性表达在Th2细胞和活化的初始T细胞表面,为T细胞的活化提供协同信号,并参与Th2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促进细胞因子的分泌;而后者主要表达在Th1细胞表面,对Th1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产生抑制信号,发挥免疫调节功能,从而抑制炎症反应。TIM蛋白分子对Th1和Th2介导的免疫应答有重要的调节功能,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 MS)、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TP)等及过敏性疾病(如哮喘、遗传性过敏症、过敏性鼻炎等)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在SLE中的作用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显示人类TIM-1和TIM-3的启动子区和编码区均存在多态性的变化,这些多态性可能与哮喘、过敏性鼻炎和RA等疾病的易感性相关。TIM家族基因和TIM蛋白是否参与SLE的发生发展目前少有报道,鉴于此,本研究通过已建立的SLE遗传资源库,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从血清学水平和基因多态性两个层面上探讨TIM-1和TIM-3血清水平以及TIM-1和TIM-3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与SLE的疾病易感性之间的关联,同时结合临床特征,分析TIM-1和TIM-3血清水平以及TIM-1和TIM-3基因多态性与SLE疾病活动度及不同临床和实验室表型之间的关系,研究分为2个部分。第一部分血清TIM-1和TIM-3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相关性研究目的比较SLE患者和正常对照之间,LN患者和SLE未合并肾炎患者之间,活动期SLE患者和稳定期SLE患者之间,TIM-1和TIM-3血清水平的差异,分析其与SLE临床与实验室特征、疾病活动指数的关联,探讨其在SLE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病例来自两所三甲医院的SLE住院和门诊病例,排除过敏性疾病,共62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57例;同时排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过敏性疾病,选择健康对照21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18例。参照SLE疾病活动指数、美国风湿病学会1997年修订的SLE分类标准,设计问卷,收集病例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采集研究对象的一般流行病学资料及外周血,提取血清冻存,结合ELISA技术,检测血清TIM-1和TIM-3分子;利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比较TIM-1和TIM-3分子的表达水平在SLE病例组和对照组间的分布是否存在差异,以P<0.05判定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若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则认为该指标与SLE具有相关性。结果SLE患者与正常对照体内血清TIM-1水平分别为296.66pg/mL(239.11-408.67)pg/mL和289.50pg/mL(254.39-443.78)p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0);LN患者和SLE非LN患者体内TIM-1水平分别为334.87 pg/mL(264.18-417.63)pg/mL和267.05 pg/mL(234.09-376.43)p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4);活动期SLE患者和非活动期SLE患者体内TIM-1水平分别为272.54 pg/mL(235.64-383.59)pg/mL和316.72 pg/mL(253.20-443.06)p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5)。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面,低补体组的SLE患者血清TIM-1分子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23)。SLE患者与正常对照体内血清TIM-3水平分别为186.41 pg/mL(144.72-305.06)pg/mL和138.82 pg/mL(113.90-233.36)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LN患者和SLE非LN患者体内TIM-3水平分别为209.72 pg/mL(158.94-561.36)pg/mL和175.87 pg/mL(130.51-286.38)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活动期SLE患者和非活动期SLE患者体内TIM-3水平分别为184.17 pg/mL(146.80-289.89)pg/mL和191.83 pg/mL(134.98-319.59)p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3)。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面,蝶形红斑组的SLE患者TIM-3分子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6)。SLE患者血清TIM-1和TIM-3的表达水平与SLEDAI均无显著性关联(P值分别为0.916和0.188),除在活动期患者组中,TIM-3分子血清表达与SLEDAI呈正相关(rs=0.375,P=0.022)。结论SLE患者和LN患者血清中TIM-3水平升高,活动期患者组血清TIM-3与SLEDAI相关,可能参与了SLE和LN的进程;而SLE的发生发展与TIM-1血清水平可能无关。蛋白域和黏蛋白域蛋白-3第二部分TIM-1和TIM-3基因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相关性研究目的比较SLE患者和正常对照TIM-1基因(rs1501909和rs12522248)以及TIM-3基因(rs9313439和rs10515746)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观察这4个位点的等位基因在人群中是否达到遗传平衡,分析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与SLE易感性的关系,构建中国人群该基因家族中与SLE有关联意义的SNPs和单倍型,同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其与SLE疾病活动度和肾脏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病例来自两所三甲医院的SLE住院和门诊病例,共202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172例,根据性别按成组匹配原则同时排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过敏性疾病,选择健康对照217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184例;参照SLE疾病活动指数、美国风湿病学会1997年修订的SLE分类标准,设计问卷,收集病例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采集研究对象的一般流行病学资料及外周血,提取DNA冻存,结合ABI 7300 PCR仪的基因分型技术,检测TIM-1和TIM-3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利用χ~2检验或确切概率法比较各多态位点在SLE病例组和对照组中是否达到遗传平衡以及两组间分布是否存在差异,以P<0.05判定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若某多态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则认为该位点与SLE具有相关性;应用SHEsis软件构建单倍型。结果(1)哈德-温伯格平衡(Hardy-Weinverg equilibriun, HWE)吻合度检验:4个位点rs1501909、rs12522248、rs9313439和rs10515746的等位基因在SLE病例组和对照组均已达到遗传平衡。(rs1501909对照组:χ~2=0.003,P=0.999,病例组:χ~2=0.046,P=0.977;rs12522248对照组:χ~2=1.845,P=0.398,病例组:χ~2=0.102,P=0.950;rs9313439对照组:Fisher’s确切概率法P=0.258,病例组:Fisher’s确切概率法P=0.258;rs10515746对照组:χ~2=0,P=1.000,病例组:χ~2=0,P=1.000)。(2)TIM-1基因分型:rs1501909三种基因型CC、AC、AA在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为16.7%、48.1%和35.2%,在病例组中分别为14.7%、46.7%和38.6%,无论是基因型频率还是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及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s12522248三种基因型AA、AG、GG在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为7.2%、29.8%和63.0%,在病例组中分别为3.5%、33.3%和63.1%,无论是基因型频率还是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及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TIM-3基因分型:rs9313439三种基因型CC、CG、GG在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为96.3%、2.8%和0.9%,在病例组中分别为96.0%、3.0%和1.0%,无论是基因型频率还是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及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s10515746三种基因型GG、GT、TT在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为97.2%、2.8%和0,在病例组中分别为97.5%、2.5%和0,无论是基因型频率还是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及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基因分型与LN的关系:病例组中LN患者83例(41.1%),非LN患者119例(58.9%)。rs1501909三种基因型CC、AC、AA在LN组中的分布频率为12.5%、51.3%和36.3%,在非LN患者组中分别为16.2%、43.6%和40.2%,无论是基因型频率还是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s12522248三种基因型AA、AG、GG在LN组中的分布频率为5.0%、35.0%和60.0%,在非LN患者组中分别为2.5%、32.2%和65.3%,无论是基因型频率还是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s9313439三种基因型CC、CG、GG在LN组中的分布频率为94.0%、4.8%和1.2%,在非LN患者组中分别为97.5%、1.7%和0.8%,无论是基因型频率还是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s10515746三种基因型GG、GT、TT在LN组中的分布频率为97.6%、2.4%和0,在非LN患者组中分别为97.5%、2.5%和0,无论是基因型频率还是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基因分型与疾病活动度的关系:病例组中活动期患者94例(47.2%),非活动期患者105例(52.8%)。rs1501909三种基因型CC、AC、AA在活动期患者组中的分布频率为15.1%、42.0%和43.0%,在非活动期患者组中分别为14.9%、52.5%和32.7%,无论是基因型频率还是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s12522248三种基因型AA、AG、GG在活动期患者组中的分布频率为4.4%、28.6%和67.0%,在非活动期患者组中分别为2.9%、38.5%和58.7%,无论是基因型频率还是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s9313439三种基因型CC、CG、GG在活动期患者组中的分布频率为96.8%、3.2%和0,在非活动期患者组中分别为95.2%、2.9%和1.9%,无论是基因型频率还是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s10515746三种基因型GG、GT、TT在活动期患者组中的分布频率为97.9%、2.1%和0,在非活动期患者组中分别为97.1%、2.9%和0,无论是基因型频率还是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6 ) TIM-1-TIM-3基因单倍型分析:本研究对位点rs1501909-rs12522248-rs9313439-rs10515746进行了单倍型分析,构建了3个主要的单倍型,分别为AGCG、CACG和CGCG.,3个单倍型在病例组及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s1501909、rs12522248、rs9313439和rs10515746等4个位点的等位基因在人群中达到遗传平衡;4个位点的SNPs在正常人群和SLE患者中及LN患者组和非LN患者组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中国汉族人群SLE易感性无关。
英文缩略词表第5-6页
中文摘要第6-12页
英文摘要第12-19页
第一部分 血清TIM-1 和TIM-3 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相关性研究第20-50页
    1 前言第20-22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2-29页
    3 结果第29-39页
    4 讨论第39-48页
    5 结论第48-50页
第二部分 TIM-1 和TIM-3 基因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相关性研究第50-83页
    1 前言第50-52页
    2 材料与方法第52-61页
    3 结果第61-77页
    4 讨论第77-82页
    5 结论第82-83页
参考文献第83-97页
附录第97-101页
致谢第101-102页
综述第102-145页
    参考文献第127-145页
附件第145-146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730482,这篇论文共146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43.8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73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