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桓仁二棚甸子~宽甸万宝一带钼多金属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方向

矿床地质论文 矿床成因论文 成矿规律论文
论文详情
桓仁二棚甸子-宽甸万宝一带钼多金属矿位于宽甸县城东80°方位振江镇一带,距宽甸县城东直线距离约55km。大地构造位置属中朝准地台胶辽台隆营口-宽甸台拱与太子河浑江台陷东部交接部位,即辽东古裂谷中段南缘,是区域上南芬-万宝贵重、有色金属成矿带与鸭绿江贵金属成矿带的复合部位。本次研究在参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大量野外地质调研工作,对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等进行了综合分析,初步探讨了矿床成因类型,总结了控矿因素,并指出了研究区进一步的找矿方向。研究区内斑岩型钼矿体赋存于燕山期花岗闪长岩、花岗斑岩和石英斑岩内,或是赋存于燕山期花岗闪长岩与二长花岗岩、花岗斑岩接触部位的蚀变带内。矿体呈脉状产出,且以隐伏矿体为主。矿石矿物成分主要为辉钼矿,含少量黄铁矿,偶见闪锌矿、黄铜矿。矿石结构以充填胶结结构为主;矿石构造以浸染状和脉状为主。区内构造蚀变岩型矿床主要赋存于断裂构造内。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钾化、黑云母化、黄铁绢云岩化、绿泥石化,与矿化关系最为密切的为硅化、黄铁绢云岩化。区内构造蚀变岩型矿床主要赋存于断裂构造内。矿体呈脉状或透镜状产出,并以隐伏矿体为主。矿石矿物成分主要为辉钼矿、磁铁矿、黄铜矿、方铅矿、孔雀石,含少量黄铁矿,偶见闪锌矿。矿石结构主要为碎裂结构;矿石构造以块状为主。围岩蚀变类型主要为硅化、绿泥石化、黄铁绢云岩化、碳酸盐化、伊利石—水云母化;其中,硅化、黄铁绢云岩化、碳酸盐化与矿化的关系最为密切。区内矽卡岩型矿床主要赋存于燕山期岩浆活动侵入古生界碳酸盐地层内所形成的矽卡岩内。矿体呈脉状产出。矿石矿物成分主要为磁铁矿、黄铜矿、方铅矿、孔雀石,含少量黄铁矿,偶见闪锌矿。矿石结构主要为碎裂结构;矿石构造以块状为主。围岩的主要蚀变类型为硅化、萤石化和绿泥石化。其中,硅化、萤石化与矿化的关系较为密切。本论文将区研究区内成矿作用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即成矿期前阶段;第二阶段,即早期成矿阶段;第三阶段,即主成矿阶段。并从地层、构造、岩浆岩、围岩蚀变四个方面讨论了矿床成矿的控制因素。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归纳出了研究区内不同成因矿床的找矿标志。最终确定了二棚甸子-桦树甸子铜、铅、锌、钼、金找矿靶区和万宝外围铜、钼、金、刘家沟斑岩型钼矿深部、车道岭子多金属矿外围等为有利的找矿方向。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0页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第10-11页
    1.2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1-12页
        1.2.1 研究内容第11页
        1.2.2 技术路线第11-12页
    1.3 研究区概况第12-20页
        1.3.1 交通位置和自然条件第12-14页
        1.3.2 矿床勘查情况及前人研究背景第14-20页
            1.3.2.1 以往区域工作情况第14-16页
            1.3.2.2 以往矿产地质工作第16-17页
            1.3.2.3 基础地质科研工作第17-18页
            1.3.2.4 完成工作量第18-20页
第二章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第20-29页
    2.1 大地构造简介第20-21页
    2.2 区域地层第21-23页
        2.2.1 元古界(Pt)第21-22页
            2.2.1.1 下元古界辽河群(Pt_1L)第21页
            2.2.1.2.上元古界青白口系细河群(Qn)第21-22页
        2.2.2 古生界(Pz)第22页
            2.2.2.1 古生界寒武系(∈)第22页
            2.2.2.2 古生界奥陶系(O)第22页
        2.2.3 中生界小岭组一段(JKx~1)第22-23页
        2.2.4 新生界第四系(Qh)第23页
            2.2.4.1.下部冲洪积层(Qh~(1apl))第23页
            2.2.4.2.上部冲洪积层(Qh~(3al))第23页
        2.2.5 接触变质岩第23页
    2.3 区域构造特征第23-28页
        2.3.1 褶皱第24-25页
        2.3.2 断裂第25-28页
    2.4 区域岩浆岩第28-29页
第三章 研究区地质特征第29-70页
    3.1 研究区地层第29-38页
        3.1.1 元古界(Pt)第31-32页
            3.1.1.1 下元古界辽河群(Pt1L)第31-32页
            3.1.1.2 上元古界青白口系细河群(Qn)第32页
        3.1.2 古生界(Pz)第32-36页
            3.1.2.1 古生界寒武系(∈)第32-35页
            3.1.2.2 古生界奥陶系(O)第35-36页
        3.1.3 中生界(Mz)第36-37页
        3.1.4.新生界第四系(Qh)第37页
        3.1.5.接触变质岩第37-38页
    3.2 矿区构造第38-46页
        3.2.1 褶皱第38-39页
        3.2.2 断裂第39-46页
    3.3 矿区岩浆岩第46-58页
        3.3.1 元古代(辽河期)侵入岩第47页
        3.3.2 燕山期侵入岩第47-57页
            3.3.2.1 岩石学特征第48页
            3.3.2.2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第48-57页
        3.3.3 脉岩第57页
        3.3.4 次火山岩第57-58页
    3.4 研究区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第58-70页
        3.4.1 地球物理特征第58-59页
        3.4.2 地球化学特征第59-70页
第四章 矿床地质特征第70-82页
    4.1 刘家沟钼矿地质特征第70-75页
        4.1.1 矿体特征第70-73页
        4.1.2 矿石特征第73-74页
        4.1.3 矿床围岩蚀变特征第74-75页
    4.2 车道岭铜、钼多金属矿体地质特征第75-79页
        4.2.1 矿体地质特征第75-77页
        4.2.2 矿石特征第77-78页
        4.2.3 矿床围岩蚀变特征第78-79页
    4.3 错草沟含金矿化体地质特征第79-80页
        4.3.1 矿化体地质特征第79页
        4.3.2 矿石特征第79-80页
        4.3.3 矿床围岩蚀变特征第80页
    4.4 滚立岔辽阳沟及矿山沟含铜多金属矿化体地质特征第80-82页
        4.4.1 矿化体地质特征第80页
        4.4.2 矿石特征第80-81页
        4.4.3 矿床围岩蚀变特征第81-82页
第五章 控矿因素与找矿标志第82-86页
    5.1 成矿过程第82-84页
    5.2 控矿因素第84-86页
        5.2.1 地层对成矿的控制第84页
        5.2.2 构造对成矿的控制第84页
        5.2.3 岩浆岩对成矿的控制第84-85页
        5.2.4 围岩蚀变对成矿的控制第85-86页
第六章 找矿标志与找矿方向第86-90页
    6.1 找矿标志第86-88页
    6.2 找矿方向第88-90页
第七章 结论第90-91页
参考文献第91-93页
致谢第93-94页
作者简介与科研情况第94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2881383,这篇论文共94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28.2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47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