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艺术传承方法的研究--中国木工传统用刨的改良

文化遗产论文 硬木家具论文 榫卯论文 木刨论文 刨体论文
论文详情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国度,有着璀璨的古代文明。中国是世界上少数没有文化断层的国家。任何一个民族都有其独特性,这种独特性不仅是其区别于其它民族的判断标准,更是自身凝聚力强弱和民族产生、存在、传承、发展的基础。多种多样的独特性汇聚成的就是这个民族的文化。建筑是文化的集大成者,建筑在文化中有着重要地位。家具作为建筑功能重要的外延与深化,和建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中国建筑以传统木结构建筑为主。中国木结构中大量使用的榫卯结构使得中国传统建筑那样的与众不同。这些特色、特征顺理成章的体现在中国古代家具上。因此中国木质榫卯结构家具除了本身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外,还是中华文明的众多文化要素的集中体现。中国传统榫卯家具是中国传统文化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明式家具是中国家具制作技术与艺术设计的巅峰之作。它作为中国传统家具的代表,具有高度美感、用料高档、工艺精良的特征。清式家具由于统治阶级的审美需求,数量和制作工艺相较明式家具还是有着发展和提高。但是由于审美高度的降低,清式家具的艺术性已大打折扣。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没有好的工具,难以制作出好的家具。即使少数高超工匠能够制作出,也不具普遍性,难以形成主流,也就不能对文化产生重要影响。要制作这些家具需要多种工具与设备,木刨作为木作制作的核心工具,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刨子是所有传统木工具中结构最复杂、种类最繁多、技巧要求最高和工时消耗最长的工具。由于中国人特有的价值观和审美观,产生了以紫檀和黄花梨材料为代表的世界独有的硬木家具。中国木刨伴随中国硬木家具的出现、发展、成熟,自身也不断变化发展,最终成为与欧式铁刨、台式拉刨截然不同、独具中国特色的木工工具。讨论先有中国榫卯结构木家具还是先有中国传统木刨,就像讨论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无聊。只能说因为木刨的出现,才成就了硬木榫卯家具;因为硬木榫卯家具的制作要求,导致了中国木刨的出现。它们相伴相生,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可以说中国榫卯结构木家具在明清成为主流,木刨的出现、发展与完善起着决定性作用。1840年后,中国进入了百年的黑暗时期,不但科技落后于西方列强,对自身文化也产生怀疑、诋毁和抛弃。中国家具发展也出现了停滞。十年文革将众多珍宝付之一炬,大量的家具也在其中。改革开放以后,打开的国门让国人接触到了众多想象不到的事物,人们的思想意识状态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冲击。全盘西化使得榫卯家具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榫卯家具本身高昂的制作成本加上人居狭小的面积等等因素综合作用,导致榫卯家具最终从人们生活中消失。随着中国城市乡村中老木匠的离世和消失,中国传统家具制作工具也失去了用武之地。木工刨子由实用变为装饰品和收藏品,使用领域也退缩到木工爱好者、大中专院校、研究机构这一狭小领域。现在由于种种社会原因、家具材质、审美标准的综合作用,传统家具已日渐式微。木刨也基本淡出了我们的视线。中国传统木刨虽有诸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缺陷,其复杂的操控性,让人望而却步。难于掌握的发力方式和难于调节的刨刃深度是中国木刨最大的缺陷。这些缺陷对于具有熟练技能的木工不算问题,但对于没有使用经验的木工爱好者或在校学牛却是一个巨大的难题。而他们现在却是主要的使用群体。电动工具的普及对现代家具制作的效率和成本的降低无疑是巨大的贡献,但对传统硬木家具的制作却起着破坏作用。电动工具在开料、锯解、抛光、打磨等方面具有巨大优势,但制作榫卯,尤其是制作复杂榫卯结构却毫无优势可言。要想使木刨成为大多数人能够顺利使用的工具,培养技能无疑是下下之策,降低使用要求的门槛更符合现在木刨的具体使用情况。因此结构的调整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本文通过分析世界上各种主要刨子的结构特征与优缺点,找出能够提高刨子的易用性要素,对中国传统木刨进行改良,降低刨子的使用门槛,壮大使用群体。相对其它方法,中国传统木刨的改良无疑是最快捷、最经济的方案。它一定能为中国传统家具的制作发展贡献微薄之力。
中文摘要第4-7页
英文摘要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7页
    1.1 研究目的第12-17页
        1.1.1 中国传统榫卯硬木家具是中国传统文化遗产中的一朵奇葩第12-13页
        1.1.2 明式家具是中国家具艺术与技术的巅峰第13-14页
        1.1.3 现代社会中传统榫卯硬木家具的困境第14-15页
        1.1.4 未来diy市场的扩大与繁荣第15页
        1.1.5 木工刨改良的急迫性第15-16页
        1.1.6 中国木刨改良的意义第16页
        1.1.7 研究范围及方法第16-17页
第二章 理论背景第17-30页
    2.1 中国木刨相关概念第17-20页
        2.1.1 什么是中国木刨第17页
        2.1.2 中国木刨基本结构第17-18页
        2.1.3 中国木刨调节方法第18-20页
        2.1.4 中国木刨发力方式第20页
    2.2 中国传统木刨的历史与和作用第20-24页
        2.2.1 中国传统木刨出现时间第20-21页
        2.2.2 出现的原因第21-23页
        2.2.3 中国木刨在中国传统木工工具中的地位第23-24页
        2.2.4 产生的影响第24页
        2.2.5 中国木刨现状第24页
    2.3 木工用刨的分类第24-25页
        2.3.1 按使用发力方法第24页
        2.3.2 按刨体结构、制作样式分类第24页
        2.3.3 按刨体材质第24-25页
    2.4 中国传统手刨分类第25-30页
        2.4.1 按刨床长度划分第26页
        2.4.2 按刨床材料划分第26-29页
        2.4.3 木工刨子使用功能分类第29-30页
第三章 其他刨的相关情况第30-34页
    3.1 欧式铁刨第30-32页
        3.1.1 欧式铁刨的出现时间第30-31页
        3.1.2 欧式铁刨的主要结构第31-32页
        3.1.3 欧式铁刨的现状第32页
        3.1.4 欧式铁刨的改良情况第32页
    3.2 台式拉刨第32-34页
        3.2.1 台式拉刨的应用范围第32页
        3.2.2 台式拉刨的主要结构第32-33页
        3.2.3 台式拉刨的现状第33-34页
第四章 世界上几种主要刨子的比较第34-37页
    4.1 对比中式木刨、欧式铁刨、台式拉刨第34页
        4.1.1 出现时间第34页
        4.1.2 调节方式第34页
        4.1.3 发力方式第34页
        4.1.4 发展趋势第34页
    4.2 可以借鉴的地方第34-37页
        4.2.1 中式刨的优缺点第35页
        4.2.2 欧式刨的优缺点第35-36页
        4.2.3 台式刨的优缺点第36-37页
第五章 改良方案第37-45页
    5.1 整体方案第37页
    5.2 刨体的制作第37-39页
    5.3 刨刃的微调机构第39-40页
    5.4 试做的实例及效果第40-45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45-48页
    结论第45-47页
    展望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49页
后记(含致谢)第49-5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50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829685,这篇论文共50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15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25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