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北石炭—二叠纪含煤地层与控制因素研究

鲁西北地区论文 石炭—二叠系论文 聚煤规律论文 原型盆地论文
论文详情
本论文在收集、整理研究区资料和前人成果基础上,充分利用钻孔资料、地震资料及煤田等资料,综合应用煤田地质学、地层学、地震解释以及构造地质学等各方面的理论,对鲁西北地区含煤地层和控煤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原型盆地的恢复,最终指出该区煤炭勘探方向。通过研究了鲁西北地区的构造特征、含煤地层划分及地球物理场特征,发现古气候变化是华北板块晚古生代聚煤作用在二叠纪末消亡和含煤层位逐渐向东南抬高、聚煤作用向东南迁移的主要原因;加里东构造运动之后,华北地台已形成南、北为陆,西隆东倾,基底相对平坦的箕状盆地,为晚古生代含煤岩系的沉积与聚煤作用创造了极为有利古地理的条件;古构造运动塑造了华北大型聚煤盆地,并控制了石炭—二叠系的沉积和煤层聚集,成为鲁西地区和华北最主要的成煤时期。通过对古植物、古气候、古地理和古构造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鲁西北地区的煤盆地特征,分析后期的断裂、断层活动对煤层的影响,得出在双向地堑叠加区由于煤系埋藏过深不利于煤层勘探,在双向地垒叠加区煤系多被剥蚀殆尽,不能成为煤田勘探目标,而在地垒地堑迭加区,则煤系保存完整、埋深适中成为煤田勘探的主要目标。通过聚煤盆地形成、发展及展布规律的研究,得出鲁西地区煤系分布呈中间厚两边薄的特点,最后深入探讨了鲁西北地区原型盆地恢复,通过对典型剖面的解释,指出了义和庄凸起和昌邑凹陷两处有勘查潜力的赋煤区。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1 绪论第9-17页
    1.1 课题来源、选题依据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0-13页
    1.3 研究区前人研究成果及存在问题第13-14页
    1.4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及关键技术第14-17页
2 区域地质第17-32页
    2.1 研究区地质概况第17-18页
    2.2 地层划分及生物群第18-24页
    2.3 构造特征及区域地质背景第24-28页
    2.4 区域地球物理场特征第28-32页
3 鲁西北地区控煤因素分析第32-46页
    3.1 古地理环境的影响第32-37页
    3.2 断裂、断层的影响第37-43页
    3.3 构造演化史第43-46页
4 含煤盆地形成第46-54页
    4.1 含煤盆地沉积环境第46-48页
    4.2 煤层空间分布第48-52页
    4.3 煤系地层发育第52页
    4.4 煤系赋存第52-54页
5 鲁西晚古生代以来原型盆地分析第54-72页
    5.1 原型盆地第54-64页
    5.2 中新生代沉积充填基本规律第64-66页
    5.3 典型地质剖面解释第66-72页
6 结论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7页
致谢第77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730187,这篇论文共77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23.1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38.5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