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CCI模型痛行为学、形态学以及损伤区自发放电活动再观察

CCI模型论文 痛觉过敏论文 自发放电论文
论文详情
神经性疼痛指起源于神经系统的病理性疼痛。神经压迫、神经损伤、感染、糖尿病、离子通道疾病以及自身免疫疾病等都可能会引起神经病理性痛。随着对神经病理性痛相关的动物模型和新的药物学策略研究的相继展开,有力的推动了对神经病理性痛潜在机制的进一步研究。由Bennett等于1988年建立的CCI模型在目前的神经病理性痛的研究中应用较多。已有研究表明:术后动物表现为痛觉过敏、感觉倒错、自发性疼痛等神经功能障碍;损伤区的神经纤维会产生持久、节律丰富多样的自发传入放电,并且节律之间有着不同的转迁方式;与此同时,神经纤维的损伤会切断神经元与其靶细胞之间的正常联系,阻断活性物质在它们之间的往返转运,导致营养供应中断,代谢紊乱,从而使得损伤区的神经纤维经历一系列复杂的溃变和再生修复过程。这些研究表明,外周神经受损后,动物的行为、受损区神经纤维的结构和功能都会不同程度的发生异常变化。然而CCI模型存在固有的一些缺陷:一方面,手术操作存在个体差异性,尤其是结扎力度难以得到统一;另一方面,用于结扎神经干的含三价铬的羊肠线所造成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反应在该模型中作用显著。与此同时,对该模型术后动物的行为学表现、损伤区神经纤维自发放电活动类型、特征以及损伤区神经纤维的形态学观察目前还不是十分系统。因此,有必要对CCI模型进行改良,同时对术后动物的行为、神经纤维的结构和功能三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以获得更接近实际的变化规律。本研究在已有的研究结果基础上,对CCI模型进行了改良,选用同种大鼠鼠尾胶原纤维作为结扎用线,代替了一直以来CCI模型采用含三价铬的羊肠线,同时动物的手术和行为学操作由同一人完成。本研究主要考虑外周神经损伤后,CCI大鼠术侧感觉功能和运动功能随时间的表现及各自特点;痛觉过敏情况下,损伤区神经纤维自发放电的类型、特征;痛觉过敏情况下,损伤区神经纤维随时间的退变和再生修复情况。实验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从行为学角度观察术后大鼠对机械刺激和热刺激的痛觉过敏情况,以及从坐骨神经功能指数角度分析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第二部分是选择痛觉过敏大鼠,通过对损伤区神经纤维的自发放电进行观察,统计放电类型、特点和各自数量;第三部分是选择痛觉过敏大鼠,观察损伤区神经纤维的有序性、肿胀程度、溃变和再生修复情况。本研究的主要结果有:1.术后Sham组大鼠活动正常,CCI组大鼠出现术侧爪内收和运动障碍等一系列症状。2.术后CCI组大鼠的机械痛敏和热痛敏随时间表现为逐渐增强,术后14天,机械痛阈值和热缩腿反射潜伏期还未到达最低点。然而通过对坐骨功能指数观察,术后大鼠的运动功能逐渐恢复,但仍未恢复到正常状态。3.在术后4-14天内,在损伤区近心端记录到大量自发放电活动,同时观察到三类放电模式:整数倍放电、阵发放电和周期放电。自发放电节律主要是周期放电与阵发放电,节律出现类型相对稳定(75例/80例,93.75%)。4.术后1-7天,受损的神经纤维发生肿胀、溃变。相比近心端,远心端的肿胀和溃变程度更为迅速、严重。术后14天,大鼠因手术造成的外部伤口基本愈合,受损区的神经纤维肿胀程度减轻,神经纤维排列的有序性提高,但仍未恢复到正常状态。在损伤区仍然可以观察到处于溃变的神经纤维。本研究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有如下新发现:术后CCI组大鼠术侧的机械痛敏和热痛敏随时间表现为逐渐增强,而运动功能则逐渐恢复趋于正常;损伤区观察到的自发放电模式主要是周期放电和阵发放电,节律出现类型相对稳定;术后14天,因手术造成的外部伤口基本愈合,损伤区仍可以观察到处于溃变的神经纤维。本实验结果验证了外周神经损伤后,动物表现为行为异常和损伤区神经纤维结构和功能的异常,同时提示痛觉过敏的产生和损伤区自发放电活动关系密切,不同的放电模式可能代表不同的传入信息。外周神经损伤后的再生修复需经历一个十分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9-19页
    1.1 疼痛与神经损伤第10-12页
        1.1.1 疼痛及其特征第10-12页
        1.1.2 神经损伤与神经病理性痛第12页
    1.2 神经病理性痛第12-18页
        1.2.1 神经病理性痛的动物模型第12-14页
        1.2.2 神经病理性痛与行为异常第14-16页
        1.2.3 受损神经的病理学改变第16-17页
        1.2.4 受损神经与功能学的改变第17-18页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8-19页
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与内容第19-25页
    2.1 实验动物第19页
    2.2 试剂与药品第19-20页
    2.3 实验方法第20-25页
第三部分 实验结果第25-45页
    3.1 术后两组大鼠行为学相关指标观察第25-30页
        3.1.1 动物模型行为表现第25-26页
        3.1.2 两组大鼠术后常规指标变化第26-27页
        3.1.3 两组大鼠术后MWT变化第27-28页
        3.1.4 两组大鼠术后TWL变化第28-30页
        3.1.5 两组大鼠术后SFI变化第30页
    3.2 术后CCI组大鼠自发放电活动观察第30-31页
        3.2.1 三类常见的放电模式第31页
    3.3 术后CCI组大鼠形态学观察第31-45页
        3.3.1 术后外部伤口恢复情况第32-33页
        3.3.2 损伤区结扎点的离体观察第33-34页
        3.3.3 损伤区的光镜检测第34-43页
        3.3.4 损伤区的电镜检测第43-45页
第四部分 讨论和结论第45-50页
参考文献第50-55页
致谢第55-56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56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684093,这篇论文共56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16.8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28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