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杆菌介导的籼粳稻转化差异--胚性愈伤的侵染特性与全基因组表达差异研究

水稻论文 农杆菌论文 侵染效率论文 基因芯片论文 表达谱论文 防御反应论文
论文详情
植物转基因技术已成为当今植物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和现代遗传育种应用研究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之一。经过多年的努力,人们已建立和完善了多种植物遗传转化方法,在多种植物中成功实现了基因转化。其中,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植物基因遗传转化是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但是农杆菌转化法具有受体基因型依赖性,使之不能有效地转化很多优良作物品种。作为单子叶模式植物,水稻在基础科研和粮食安全中的地位自是不言而喻。同时,它也是首个建立农杆菌介导的转基因体系的禾本科作物。在此基础上,其他作物的转化体系才相继建立。但是经过多年的努力,大部分籼稻品种的转化效率依然较低,大大限制了籼稻特异基因的功能研究和籼稻品种的转基因遗传改良。现在人们已经意识到,仅仅通过优化组培条件已不能克服籼稻转化效率低下的问题,进一步提高转化效率的关键在于侵染相关植物基因的利用,这就需要我们了解农杆菌介导的侵染过程,搞清楚植物细胞对农杆菌侵染的反应。本研究以不同粳稻和籼稻品种为转化受体,比较了它们对农杆菌侵染的敏感性的差异;并利用生物芯片方法,检测在农杆菌介导的侵染过程中,粳稻与籼稻代表品种之间的基因表达差异,以期找到在两个亚种间呈现差异表达的基因。本研究获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粳稻品种间转化效率的差别是由T-DNA整合效率的差别引起的。与粳稻相比,在农杆菌侵染过程中,籼稻每一步的效率都要低一些,因此籼稻的短暂侵染效率和稳定侵染效率都比粳稻的低。但籼稻中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的限速步骤依然是T-DNA整合。2.选取了2个具有代表性的粳稻和籼稻品种——日本晴(Nip)和珍汕97(ZS),对其成熟胚来源的胚性愈伤分别用农杆菌进行侵染,在侵染前及侵染后1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分别取样,检测其全基因组水平的基因表达情况。基因组DNA (gDNA)杂交分析表明,Nip和ZS在侵染过程中对农杆菌敏感性的差异很可能不是由两者之间基因组序列上的差异引起的,而是由基因表达上的差异造成的。3.虽然从RNA水平上说在Nip愈伤里表达的基因更多,在Nip愈伤中特异表达的基因也比ZS中的多,但农杆菌侵染后呈现差异表达的基因则是ZS愈伤中多一些。只有3,892个基因同时在两个品种中差异表达,占总的差异表达基因数目(11,105)的35%。说明农杆菌侵染对愈伤中基因表达的影响具有品种特异性。4.在Nip愈伤中,差异表达的基因多数为上调表达;而在ZS愈伤中有更多差异下降表达的基因,也有更多既差异下降表达又上调表达的基因。5.大多数基因的差异表达变化发生在侵染的早期阶段,就是侵染后6小时之内。在侵染后最初6小时,既有一些基因上调表达,又有一些基因下降表达;接下来的18小时内,农杆菌侵染主要诱导基因下调表达,虽然最后12小时内一些基因被上调表达。6.植物抗病防御相关基因在农杆菌与水稻细胞互作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它们在Nip和ZS愈伤中都既被诱导上升表达,也被抑制表达;但也有一些这类基因在Nip和ZS愈伤之间呈现差异表达。一些抗病基因在ZS愈伤中很早就被诱导表达,或者一直处于激活状态;但在Nip愈伤中则是被抑制表达的,这可能导致了两者在侵染效率上的差异。7.一些与农杆菌侵染直接相关的基因在Nip和ZS愈伤之间呈现差异表达。参与细胞分裂和细胞周期,DNA复制、重组和修复,微管介导的运动,泛素-26S蛋白酶体降解系统,生长素刺激应答及编码组蛋白的基因在ZS愈伤中被强烈抑制表达;在Nip愈伤中,这些基因的表达水平没有明显的降低,有些还被诱导上升表达。这进一步降低了籼稻的农杆菌转化效率。这些在农杆菌侵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植物因子是我们进一步研究的重点,也是通过基因工程手段用以提高转化效率的基础。
中文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縮略词表第11-13页
1 文献综述第13-45页
    1.1 农杆菌的生物学特性第14-20页
        1.1.1 概述第14-15页
        1.1.2 农杆菌的分类第15-16页
        1.1.3 根癌农杆菌的生物学特性第16-17页
        1.1.4 根癌农杆菌基因组第17-20页
    1.2 农杆菌侵染植物细胞的化学及分子机理第20-33页
        1.2.1 农杆菌识别受体细胞并激活毒性区基因的表达第20-21页
        1.2.2 农杆菌附着到受体细胞第21-23页
        1.2.3 T-DNA的加工及跨膜转运第23-25页
        1.2.4 T-DNA复合体从植物细胞质进入细胞核内第25-28页
            1.2.4.1 T-DNA复合体穿越植物细胞质到达核孔第26-27页
            1.2.4.2 T-DNA复合体跨越核孔复合体进入细胞核第27-28页
            1.2.4.3 T-DNA复合体的核内转运第28页
        1.2.5 T-DNA整合到植物基因组上第28-32页
            1.2.5.1 T-复合物的相关保护蛋白从单链T-DNA上剥离第29-30页
            1.2.5.2 T-DNA互补链的合成第30页
            1.2.5.3 双链T-DNA整合进植物基因组第30-32页
        1.2.6 T-DNA的表达第32-33页
    1.3 根癌农杆菌与植物生物技术第33-37页
        1.3.1 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第33-35页
        1.3.2 农杆菌介导的禾本科作物的遗传转化第35-37页
    1.4 影响农杆菌侵染效率的因素第37-44页
        1.4.1 农杆菌菌株及载体第37-38页
        1.4.2 外植体的类型和生理状态第38页
        1.4.3 组织培养条件第38-40页
            1.4.3.1 Vir基因活化的诱导物第39页
            1.4.3.2 外植体的接种第39页
            1.4.3.3 共培养第39-40页
            1.4.3.4 转化细胞的筛选第40页
        1.4.4 转化受体植物的基因型第40-44页
            1.4.4.1 不同基因型侵染敏感性差异的遗传学基础第40-41页
            1.4.4.2 不同基因型侵染敏感性差异的生物化学基础第41-44页
            1.4.4.3 不同基因型侵染敏感性差异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第44页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44-45页
2 材料与方法第45-53页
    2.1 水稻材料及其转化第45页
    2.2 GUS活性检测第45-46页
    2.3 基因芯片实验第46-47页
    2.4 基因组DNA杂交及探针筛选第47-48页
    2.5 芯片数据分析第48-51页
        2.5.1 芯片数据处理第48页
        2.5.2 差异表达基因的鉴定第48-49页
        2.5.3 聚类分析第49-50页
        2.5.4 探针注释第50页
        2.5.5 顺式调控元件分析第50-51页
    2.6 REAL-TIME PCR的检测第51-53页
3 结果与分析第53-81页
    3.1 不同水稻品种对根癌农杆菌侵染的敏感性差异第53-55页
    3.2 根癌农杆菌侵染愈伤后水稻基因差异表达的总体概览第55-58页
    3.3 根癌农杆菌侵染后各个时间点的静态数据分析第58-61页
        3.3.1 组内比较第58-61页
        3.3.2 组间比较第61页
    3.4 根癌农杆菌侵染后每个时间点的GO数据分析第61-73页
        3.4.1 早期和晚期反应第61-63页
        3.4.2 在Nip和ZS中具有相同表达模式的GO类别第63-69页
        3.4.3 在Nip和ZS中具有不同表达模式的GO类别第69-73页
    3.5 根癌农杆菌侵染后愈伤中的基因表达模式第73-76页
        3.5.1 侵染前期上升表达的基因表达模式第73页
        3.5.2 基本上下降表达的基因表达模式第73-75页
        3.5.3 基本上上升表达的基因表达模式第75-76页
        3.5.4 侵染前期和后期表达相反的基因表达模式第76页
    3.6 通过QRT-PCR验证芯片数据第76-77页
    3.7 响应根癌农杆菌侵染的转录调控因子第77-79页
    3.8 NIP中响应根癌农杆菌侵染的启动子区顺式调控元件分析第79-81页
4 讨论第81-90页
    4.1 低稳定转化效率主要由T-DNA整合效率较低所致第81-82页
    4.2 大多数基因表达上的变化发生在侵染早期第82页
    4.3 抗病相关基因在农杆菌与植物细胞互作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第82-85页
    4.4 与农杆菌侵染过程紧密相关的植物因子第85-87页
    4.5 农杆菌侵染过程中单子叶与双子叶植物之间的基因表达差异第87-89页
    4.6 通过利用相关植物因子提高农杆菌侵染效率第89-90页
参考文献第90-109页
附录1第109-126页
附录2第126-128页
附录3第128-131页
附录4第131-132页
致谢第132-133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548594,这篇论文共133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39.9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66.5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