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氮芳香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及与DNA作用机理的电化学研究

含氮化合物论文 合成论文 DNA论文
论文详情
本论文合成了7种含氮化合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以及X-射线衍射分析测定了其晶体结构。选择三个具有电化学活性的金属配合物Cu(C16H14N2O2)、[Co(bth)2(H2O)4]ClO4及[Cd(C7H6N2)2](NO3)2,利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它们与DNA的作用机理,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运用核酸杂交技术,用[Co(bth)2(H2O)4]ClO4及[Cd(C7H6N2)2](NO3)2作为指示剂制备了DNA电化学传感器。本论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概述了杂坏化合物的分类、应用及研究进展,尤其苯并含氮杂环化合物、噻哗类化合物和咪唑类化合物的研究和应用。综述了杂环化合物与DNA作用的机理、DNA电化学传感器的设计原理及杂交指示剂的研究,重点介绍了DNA电化学传感器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第二章以邻苯二胺为原料合成了酰胺、苯并噻二唑、苯并咪唑等7种含氮化合物及配合物,并采用元素分析、红外、核磁和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了它们的结构。第三章运用循环伏安法及微分脉冲伏安法研究了Cu(C16H14N2O2)与鲑鱼精DNA的相互作用。Cu(C16H14N2O2)在玻碳电极上的循环伏安图出现一氧化峰,当其与DNA作用后,氧化峰电流减小,氧化峰电位几乎不发生变化。结果表明,Cu(C16H14N2O2)与DNA结合比为2:1,结合常数为6.63×105L2·mol-2。第四章运用循环伏安法及微分脉冲伏安法研究了[Co(bth)2(H2O)4]+在0.2mol·L-1的AcOH-AcONa缓冲溶液中与鲑鱼精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Co(bth)2(H2O)4]+通过嵌插作用与DNA结合。以[Co(bth)2(H2O)4]+为杂交指示剂,通过共价键合法进一步制备成DNA生物传感器。测定了DNA电化学传感器检测人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检测线性范围为3.2×10-7-2.9×10-6mol·L-1,在此浓度范围内的DNA可定量检测;检测限为1.1×10-7mol·L-1(S/N=3)。第五章运用循环伏安法及微分脉冲伏安法研究了在0.2 mol·L-1的AcOH-AcONa缓冲溶液中,[Cd(C7H6N2)2]2+与鲑鱼精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Cd(C7H6N2)2]2+通过嵌插作用与DNA结合。以[Cd(C7H6N2)2]2+为杂交指示剂,通过共价键合法进一步制备成DNA生物传感器。测定了DNA电化学传感器检测乙肝病毒(HBV)的检测线性范围为1.49×10-7~1.06×10-6mol·L-1,检测限为8.4×10-8mol·L-1(S/N=3)。第六章为结论部分,对全文内容进行了总结。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前言第11-20页
    1 含氮杂环化合物分类第11-12页
    2 含氮杂环化合物的应用第12-14页
        2.1 含氮杂环化合物在染料化学中的应用第12页
        2.2 含氮杂环化合物在医药化学中的应用第12页
        2.3 含氮杂环化合物在农药化学中的应用第12-13页
        2.4 含氮杂环化合物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第13页
        2.5 含氮杂环化合物在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工程中的应用第13-14页
    3 含氮芳香化合物的研究进展第14-15页
    4 含氮化合物与DNA的作用第15-19页
        4.1 含氮化合物与DNA的作用方式第15-17页
            4.1.1 非共价结合第15-16页
            4.1.2 共价结合第16-17页
            4.1.3 剪切作用第17页
        4.2 含氮芳香化合物与DNA作用的研究方法第17页
        4.3 DNA生物传感器的研究第17-19页
            4.3.1 DNA生物传感器的设计原理第17-18页
            4.3.2 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应用第18页
            4.3.3 前景展望第18-19页
    5 课题意义及主要内容第19-20页
第二章 含氮芳香化合物及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第20-66页
    1 实验部分第21-30页
        1.1 邻苯二酰胺衍生物的合成及表征第21-23页
            1.1.1 仪器与试剂第21页
            1.1.2 邻苯二酰胺衍生物的合成方法第21-22页
            1.1.3 晶体数据收集及结构检测第22-23页
                1.1.3.1 Ⅰ1的晶体数据收集及结构检测第22-23页
                1.2.3.2 Ⅰ2的晶体数据收集及结构检测第23页
        1.2 苯并咪唑衍生物的合成第23-25页
            1.2.1 仪器与试剂第23-24页
            1.2.2 2-取代苯基苯并咪唑类化合物的合成第24-25页
            1.2.3 晶体数据收集及结构检测第25页
                1.2.3.1 Ⅱ4a的晶体数据收集及结构检测第25页
                1.2.3.2 Ⅱ4b的晶体数据收集及结构检测第25页
        1.3 双水杨醛缩乙二胺铜配合物[Cu(C_(16)H_(14)N_2O_2)]的合成第25-26页
            1.3.1 仪器与试剂第26页
            1.3.2 双水杨醛缩乙二胺铜配合物[Cu(C_(16)H_(14)N_2O_2)]的合成第26页
        1.4 苯并噻二唑钴配合物的合成第26-28页
            1.4.1 仪器与试剂第26-27页
            1.4.2 苯并噻二唑化合物的合成第27-28页
            1.4.3 晶体数据收集及结构检测第28页
        1.5 苯并咪唑Cd(Ⅱ)配合物的合成第28-30页
            1.5.1 仪器与试剂第29页
            1.5.2 苯并咪唑Cd(Ⅱ)配合物的合成第29-30页
    2 结果与讨论第30-65页
        2.1 化合物的元素分析(EA)第30-31页
        2.2 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分析(IR)第31-36页
            2.2.1 化合物Ⅰ1及Ⅰ2的红外光谱分析(IR)第31-33页
            2.2.2 化合物Ⅱ4a的红外光谱分析(IR)第33页
            2.2.3 化合物Ⅲ的红外光谱分析(IR)第33-34页
            2.2.4 化合物Ⅳ3及Ⅳ5的红外光谱分析(IR)第34-35页
            2.2.5 化合物Ⅴ2的红外光谱分析(IR)第35-36页
        2.3 化合物的核磁共振氢谱分析(~1H NMR)第36-39页
            2.3.1 化合物Ⅰ1及Ⅰ2的核磁共振氢谱分析第36-38页
            2.3.2 化合物Ⅳ3的核磁共振氢谱分析第38-39页
        2.4 化合物的晶体结构第39-65页
            2.4.1 化合物Ⅰ1的晶体结构解析第39-45页
            2.4.2 化合物Ⅰ2的晶体结构解析第45-51页
            2.4.3 化合物Ⅱ4a的晶体结构解析第51-56页
            2.4.4 化合物Ⅱ4b的晶体结构解析第56-60页
            2.4.5 化合物Ⅳ3的晶体结构解析第60-65页
    3 小结第65-66页
第三章 双水杨醛缩乙二胺铜(Ⅱ)配合物与DNA作用的电化学研究第66-73页
    1 实验部分第66-67页
        1.1 仪器与试剂第66页
        1.2 Cu(C_(16)H_(14)N_2O_2)与DNA相互作用的电化学研究第66-67页
    2 结果与讨论第67-72页
        2.1 Cu(C_(16)H_(14)N_2O_2)配合物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性质第67页
        2.2 pH值对Cu(C_(16)H_(14)N_2O_2)与DNA相互作用的影响第67-68页
        2.3 反应时间对Cu(C_(16)H_(14)N_2O_2)与DNA相互作用的影响第68-69页
        2.4 DNA浓度对Cu(C_(16)H_(14)N_2O_2)氧化峰电流的影响第69页
        2.5 扫速对Cu(C_(16)H_(14)N_2O_2)氧化峰电流的影响第69页
        2.6 DNA-Cu(C_(16)H_(14)N_2O_2)复合物的结合比及结合常数第69-72页
    3 小结第72-73页
第四章 以[Co(bth)_2(H_2O)_4]ClO_4为指示剂的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第73-83页
    1 实验部分第73-75页
        1.1 仪器与试剂第73-74页
        1.2 实验方法第74-75页
            1.2.1 [Co(bth)_2(H_2O)_4]~+与DNA相互作用的电化学研究第74页
            1.2.2 玻碳电极的预处理第74页
            1.2.3 玻碳修饰电极的共价键合与DNA的固定第74-75页
            1.2.4 修饰后玻碳电极上DNA的杂交第75页
            1.2.5 指示剂的嵌入第75页
            1.2.6 电化学测定第75页
    2 结果与讨论第75-82页
        2.1 [Co(bth)_2(H_2O)_4]~+与DNA相互作用的电化学研究第75-79页
            2.1.1 pH值对[Co(bth)_2(H_2O)_4]~+与DNA相互作用的影响第77页
            2.1.2 扫速对[Co(bth)_2(H_2O)_4]~+氧化峰电流的影响第77-78页
            2.1.3 反应时间对[Co(bth)_2(H_2O)_4]~+与DNA相互作用的影响第78-79页
        2.2 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第79-82页
            2.2.1 玻碳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表征第79-80页
            2.2.2 DNA电化学传感器的选择性第80-81页
            2.2.3 线性范围和检测限第81-82页
    3 小结第82-83页
第五章 以[Cd(C_7H_6N_2)_2](NO_3)_2为杂交指示剂的DNA生物传感器的研究第83-91页
    1 实验部分第83-85页
        1.1 仪器与试剂第83页
        1.2 [Cd(C_7H_6N_2)_2]~(2+)与DNA相互作用的电化学研究第83-84页
        1.3 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第84-85页
            1.3.1 玻碳电极的预处理第84页
            1.3.2 玻碳修饰电极的共价键合与DNA的固定第84页
            1.3.3 修饰后玻碳电极上DNA的杂交第84页
            1.3.4 指示剂的嵌入第84页
            1.3.5 电化学测定第84-85页
    2 结果与讨论第85-90页
        2.1 [Cd(C_7H_6N_2)_2]~(2+)的电化学性质第85页
        2.2 [Cd(C_7H_6N_2)_2]~(2+)与DNA相互作用的电化学研究第85-86页
        2.3 反应时间对[Cd(C_7H_6N_2)_2]~(2+)与DNA相互作用的影响第86-87页
        2.4 pH值对[Cd(C_7H_6N_2)_2]~(2+)与DNA相互作用的影响第87页
        2.5 DNA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第87-90页
            2.5.1 DNA电化学传感器的选择性第87-88页
            2.5.2 DNA电化学传感器的检测线性范围与检测限第88-89页
            2.5.3 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再生第89-90页
    3 小结第90-91页
第六章 结论第91-92页
参考文献第92-97页
致谢第97-9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98-99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1883796,这篇论文共99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29.7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49.5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