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地区秸秆焚烧所引起的黑碳气溶胶排放及环境影响研究

长江三角洲论文 秸秆焚烧论文 黑碳气溶胶论文 MODIS火点论文 API论文
论文详情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以上海为龙头的苏浙经济带,由江浙沪毗邻地区的25个城市组成,也称“泛长三角”,该地区是重要的农产品商品基地,种植业占主导地位。每年产生大量秸秆,秸秆的大面积露天焚烧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已成为区域性问题。依据国内外文献调研,目前还缺乏专门针对该地区农作物秸秆燃烧黑碳排放的研究。因此,本研究针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25个城市,利用精确到各县市的农作物产量资料、主要农作物草谷比、各地区秸秆焚烧比例,黒碳排放因子,估算研究区域内秸秆露天焚烧量,对秸秆焚烧引起的黑碳排放量进行了估算,分析了秸秆焚烧量、黑碳排放量的时空分布,在此基础上,分析MODIS火点与空气污染指数(API)时空分布的相关性,评估秸秆焚烧对区域环境质量的影响。文章首先针对长三角地区两省一市的种植结构,对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的产量进行统计,利用主要农作物的草谷比有区别、分主次进行统计,得出不同地区秸秆理论资源量,依据各地经济水平和农民收入情况等因素计算得出秸秆焚烧比例,进而得出不同地区秸秆露天焚烧量,根据排放因子,得出黑碳气溶胶排放量。通过本研究的估算,长三角地区2010年秸秆理论资源量为5278万吨,焚烧量为961.7万吨,占秸秆总量的19%。与同类文献比较统计结果偏低。秸秆焚烧存在明显的区域性,主要焚烧区域在江苏省,尤其是江苏北部地区。然后,结合2010年6月麦收期间长三角地区的MODIS火点数据,进行火点时空演变规律的分析,结果表明小麦收获期间区域内共存在682个火点,涉及53个江苏的县市和15个浙江县市,火点分布面积很大,火点分布比较集中,主要分布在苏北地区。火点的分布跟行政边界的划分和地方政府的监管力度有关。火点的演变规律与江苏省小麦收获期完全吻合。最后,结合2010年麦收期间江苏省内28个常规空气监测站的API数据,分析了火点与API分布的关联性,结果表明火点密集区和API高值区在空间移动上有很好的一致性,表明污染指数中,秸秆焚烧的贡献比例很大。而且,近地面的静稳天气,有利于污染物的积累,加重污染状况。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引言第9-17页
    1.1 研究背景第9-11页
        1.1.1 大气棕色云团第9页
        1.1.2 碳气溶胶和霾第9-10页
        1.1.3 秸秆焚烧第10-11页
    1.2 秸秆焚烧研究现状第11-15页
        1.2.1 国外研究进展第11-14页
        1.2.2 国内研究进展第14-15页
    1.3 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第15-17页
2 研究区域及方法第17-25页
    2.1 长三角地区基本情况第17-18页
        2.1.1 长三角地区的范围及发展概况第17-18页
        2.1.2 长三角地区农业和秸秆焚烧现状第18页
    2.2 研究方法第18-25页
        2.2.1 研究年份和研究区域第18-19页
        2.2.2 数据来源第19-20页
        2.2.3 评价指标和研究方法第20-23页
            2.2.3.1 理论资源量第20页
            2.2.3.2 草谷比第20-21页
            2.2.3.3 焚烧比例第21-23页
            2.2.3.4 排放因子第23页
        2.2.4 API 与火点分析第23页
        2.2.5 全文技术路线第23-25页
3 黑碳排放量的估算第25-33页
    3.1 秸秆资源量和焚烧量第25-29页
    3.2 黑碳排放第29-31页
    3.3 不确定性分析第31-32页
    3.4 小结第32-33页
4 秸秆焚烧火点统计第33-38页
    4.1 概述第33-34页
    4.2 火点信息处理第34-35页
        4.2.1 数据选择与获取第34-35页
        4.2.2 秸秆焚烧火点信息提取第35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35-37页
        4.3.1 火点分布区域分析第35-36页
        4.3.2 火点空间分布第36-37页
        4.3.3 火点的时间分布序列第37页
    4.4 小结第37-38页
5 环境影响分析第38-47页
    5.1 污染过程概述第38-39页
    5.2 评价指标及研究方法第39-41页
        5.2.1 空气污染指数第39-40页
        5.2.2 空间插值第40页
        5.2.3 秸秆火点分布与 API 相关分析第40-41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41-45页
    5.4 秸秆禁烧区缓冲区分析第45-46页
    5.5 小结第46-47页
6 结论与展望第47-50页
    6.1 主要结论第47-48页
    6.2 本研究的创新及特色第48页
    6.3 展望第48-50页
参考文献第50-56页
个人简介第56页
参加过的研究项目第56页
发表论文情况第56-57页
致谢第57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544597,这篇论文共57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17.1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28.5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